近期的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我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网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公司利用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线路抢修、运维等工作,在高压线上“穿针引线”。
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能快速识别供电线路的空间位置,规划出移动路径。地面工作人员只需操作平板电脑就能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和工具。
在桃城区康辛庄村的维修现场,由于高压导线和低压导线距离过近,即使操作人员做好绝缘遮蔽,安全距离也达不到安规标准。供电人员就利用机器人灵活度高、能任意伸展的特点,顺利解决了问题。
传统带电作业有触电、坠落等危险,作业人员要身着厚重的绝缘服,与传统带电作业方式相比,机器人带电作业能够实现工作人员远程一键式操作,让作业人员全程与带电设备“零接触”,安全又可靠。
“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我们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还节省了人力。以前带电作业需要5个人协同作业,现在只需要2个人,甚至1个人操作即可完成。”国网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姚雪杰说。
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上岗”,在衡水是首次,这也标志着衡水在配网智能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