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雷
服务消费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是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交汇点。当前,河北省消费正从温饱型向舒适型、发展型、享受型转型,个性、品质、健康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消费者关注。在此背景下,我省要不断激活服务消费新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写好“扩容”“升级”大文章,推动“消费马车”多拉快跑,为扩大内需注入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形式创新
更大力度优化消费供给
给“服务消费”做“加法”。加快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就要整合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引导和鼓励方向,以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让消费“扩容”更有力度,推动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加强消费形式创新。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基础消费面临供给质量不高、供给形式单一等问题。我省要加强业态融合,加强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的供给形式创新。重点推动餐饮服务消费升级,创新“数字+餐饮”模式,推进餐饮与文旅、会展、音乐、研学、赛事等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引进和培育若干高品质家政服务品牌,创新实施“共享阿姨”用工新模式,培育“家政+物业”“家政+社区综合服务”“家政+养老”等新模式;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创新“智慧+”养老托育新场景、发展“行业+”养老托育新业态、拓宽“平台+”养老托育新渠道。
丰富高品质消费服务供给。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教育和培训消费、居住服务消费等改善型消费是有需求但未有效满足高品质、多样化需求的消费领域。打造高品质、多元化、复合式的融合性创新场景是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我省要结合发展实际,开展改善型服务消费新场景评选活动,分类推介一批消费优质新场景和打造一批消费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全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同时,培育一批消费端领军企业,重点引进培育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模式,实现服务消费业态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增强经营主体带动力。
激发新型消费动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是服务消费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属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领域。我省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消费方式由传统向绿色、健康和数字转变。重点强化数字技术对消费新业态的赋能作用,围绕线上娱乐、线上健身、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服务消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跨地域服务、集约化供给、数实结合的平台型企业;扩大绿色低碳优质消费品供给,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为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劳动密集型消费服务行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等消费新业态。
加强机制创新
更广思路升级消费载体
给“服务消费”做“除法”。以机制创新让消费升级更有深度。加快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就要突出资源禀赋,以人为本,从“小”处着眼,在“实”上着力,打破区域、行业界限,从更深层次挖掘服务消费潜能,打通服务消费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构建多层次服务消费中心。重点在临空经济区打造体现河北文化特色和国际时尚魅力的国际服务消费融合集聚区;以雄安新区、保定和石家庄为重点,做强京津冀都市圈消费副中心;培育建设服务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着力吸引和挖掘外来消费购买力。
打造标志性商圈。分类分层次打造世界级、都市级、区域级商圈,建立品牌云集、潮流引领、数字赋能的国家级地标商圈,支持石家庄、廊坊等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特色商圈,开拓经营空间等方式升级消费载体,推动服务消费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加强制度创新
更高质量服务消费治理
给“服务消费”做“乘法”。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让消费监管更有温度。服务消费往往涉及无形的服务,相比商品消费监管难度更大。当前,服务消费治理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政策,特别是缺乏针对性的消费支持政策和相关结构调整政策。我省要重点加大政策创新,从政策上引导、资源上助力、监管上保障,构建高质量的服务消费治理体系。
优化消费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照京津服务消费市场“负面清单”,重点构建信用、标准和监管体系;围绕服务流程、服务品质、服务模式等开展服务消费市场标准化建设,放宽对青年人创业和新业态的准入标准。
出台统一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由政府牵头,联合社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和消费者在养老、家政、物业等服务消费领域推出一批标杆化服务标准,探索制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标准指南,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