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颖 连少甫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为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切实增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前景。
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根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事关民族永续、兴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既不盲从教条、形而上学,也不崇洋媚外、挟洋自重,自觉创造性转化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切实用中华文化涵养中国志气、中国骨气和中国底气,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站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高度,坚决把牢把稳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战场,有理有力有效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打赢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大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矢志不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五史”宣传教育,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精神世界、凝聚精神力量,彰显主流价值、涵育道德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切实筑牢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与生俱来带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因,善于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整合汇聚成共同文化,从而造就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化要坚持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转化为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发展优势,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要扎实有力做好“引进来”工作,在充分尊重和正确看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提炼和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思想和优秀成果,并对外来文化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进步要求的新转化、新阐释,用“人类知识的总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源源不断的丰沛滋养,繁荣发展多元共生、交融共享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永葆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要积极主动开展“走出去”工作,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广泛参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力有序把更多国际重要会议打造成传播中华文化的舞台,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为坚决有力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切实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对外宣传艺术,坚持将“陈情”与“说理”相结合,着力打造国际社会听得懂、能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体系、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讲述好中华文化故事、传播好华夏文明声音,真正构建起与我国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坚持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守正是前提和基础,可以保证我们不迷失自我和方向;创新是方向和目标,能够确保我们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遵循“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原则,既要讲新话,但同时也不能丢了老祖宗,真正站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肩膀上赓续中国式现代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首先,要在守正中前行,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绝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杜绝犯根本性、方向性、颠覆性错误,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权,凝心铸魂、强基固本,恪守正道、追求真理,旗帜鲜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其次,要在创新中发展,秉承“苟日新日日新”的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点把握好运用好“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为“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特别是在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演进的当下,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自觉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谋划运用新思路新机制,寻求破解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始终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2024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2024zjpy30)、2023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引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研究”(sjzkt2384)、2022年度石家庄学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