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浪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完成了由“量”向“质”的转变。如何使高等教育事业,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一致,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结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仍然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重点。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中,人才对改革开放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可忽视。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人力资本增加的最主要来源,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深入剖析高等教育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以便在高等教育普适化阶段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应有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由何淼老师和顾岩峰老师共同撰写的专业著作,在该著作中,他们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中人本思想的探讨,彰显了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内驱动力。同时,高等教育的进步、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在作用机制也在这本专著中得到广为探讨。关注人才需求,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构建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发展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期望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客观的评价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异质性特征、区域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力变动特征也可以客观评价高等教育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本的区域异质性、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以及从高等教育集聚性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以及人才输送机制,并提出一系列有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实现人才与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两个匹配,可以进一步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望。
该著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个例综合性的评价了高等教育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高等教育布局的优化和人才培养输送机制的健全,可以进一步形成由点及面的规模化、扩散化优势,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和区域发展动力,进一步实现国家、地区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动态一致。同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也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要求。通过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有效人才供给可以适应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人才需求难题,通过创新农村发展模式,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谐的城乡关系、城市人才高地的溢出效应和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又可以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进而实现区域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最后,通过深入剖析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促使全社会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并养成尊重人才、重视高等教育的良好氛围,也是这本书的主要贡献之一。
总之,该著作整体行文结构严谨,数据准确清晰,分析详尽周到,论述深入浅出,各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呼应,对于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和区域发展的实践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客观评价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并融入作者从文化层面、城市与创新层面和区域协同层面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这本专著提出满足人民期望,提升人民幸福度的高等教育,连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等角度的建议,这一分析范式给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