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刘春霖

中国式现代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内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巨大潜能的激发和解放,内在要求完善和发展新型生产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是推动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硬实力的重要措施。

知识产权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核心,是生产力要素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具有天然适配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知识产权天然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成员”。一方面,集创新之大成的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转化为一种创新创造过程,其结果或者创造新产品,或者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提高生产效益,促使经济发展呈现质量效率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此时的生产力更具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特征。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华,通过对全球技术革命趋势的把握,自觉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特征。另外,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制度,通过“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内生激励创新动力机制的形成,实现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创新主导作用。

知识产权对生产力要素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化作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属于不可量产的稀缺资源,无论是其创造还是转化运用都体现为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首先要筛选、凝聚和组合高素质的劳动者,组织和优化创新团队和创新方向,形成创新创造合力,实现生产能力的叠加和跃升。同理,知识产权的创新创造和转化运用过程,还要对先进生产工具、适宜劳动对象进行必要选择和合理配置,必要时不得不同时去创新或创造新的生产资料。经过组织优化后的高素质劳动者,运用优选配置的先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通过极其复杂的劳动加工,才会产生新的创意、新的方案、新的产品、新的方法等知识产权。可见,知识产权是创新链和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精神生产成果,它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系统中其他要素的组织、优化和赋能,产生倍增效果,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要素。

知识产权对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天然具有武装、赋能作用。对于劳动者,知识产权在优选凝聚高素质劳动力的基础上,迫使现有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自觉、快速适应创新环境要求,能够熟练使用知识产权化了的生产工具和知识产权开拓的劳动对象。对于生产工具,知识产权对生产工具的武装,已经成为现代生产资料体系革新的决定性力量,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生产工具系统,日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签。对于劳动对象,无论是既有劳动对象的开发和利用,还是诸如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都有赖于进入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的赋能。知识产权特有的全副武装生产力各要素的运作方式,凸显其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特点。

知识产权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的路径选择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那么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知识产权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的效果呢?

知识产权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主要路径在于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务必要兼顾知识产权资源与制度的双重功能。

首先,资源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精华,通过其技术供给机制,在创新链能够融会贯通、催化发酵生产力各要素,形成整体生产力的跃升;在产业链可以自觉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孵化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换代,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集聚了诸如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数据库、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动植物新品种等大规模高端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和知识产权无所不在的智慧链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及它对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赋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新质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就可得以充分彰显。

其次,制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是保护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通过其制度供给机制,发挥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将知识产权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中心工作在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障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能力,激发和解放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在创新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协同联动,推进知识产权针对性布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专利导航服务体系,通过专利导航项目提高研发起点,规避研发风险。在产业链,关键是推动知识产权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有效对接,尤其是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重视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等品牌优势,做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服务链,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融入产业科技创新全过程,强化知识产权普惠服务,通过健全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权益代理、转化应用、法律保护等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增信功能,消除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堵点,畅通专利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渠道。

(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河北省科技创新尽职免责制度的构建及规范表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557601D)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

2024-08-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5123.html 1 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