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苗苗)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动员社会各界、号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合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5月17日,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衡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河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衡水市衡水湖畔举行。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美丽河北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齐抓共管,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全省生态系统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不少珍稀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增长。如今,缘毛太行花、河北梨等从国家极小种群物种名单成功“脱离”,全球60%以上的世界级濒危候鸟遗鸥在康巴诺尔湿地栖息繁殖,衡水湖、白洋淀野生鸟类分别增至334和279种。
下一步,河北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生物繁衍生息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积极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让越来越多的珍禽异兽、奇花名木加快回归、繁衍生长,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