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为京津冀地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逐步建立完善协同机制,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入“十四五”时期,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不断提高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京津冀建设,努力将京津冀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
当前京津冀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相对薄弱,既要达到“双碳”目标、又要发展经济,切忌“一刀切”,要客观科学制定合理考核目标,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体系等,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综合考虑经济平稳性和减碳成本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碳排放强度高、规模大的产业;加大第二产业节能降碳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合同能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商贸物流、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服务业节能降碳水平;重点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重化工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电力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大力推进河北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系统变革。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规模,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合理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统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安全供给能力,以石油、天然气、电力为重点,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加快推进绿色运输,构建区域绿色交通体系。持续优化出行结构、运输结构和车辆能源结构,确保区域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因地制宜扩大新能源车辆规模与占比,加快绿色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和区域间电动重卡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推广利用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构筑国内领先的绿色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打牢坚实技术基础。
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破解传统产业低碳转型难题,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驱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改造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结合,促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引导创新要素向绿色技术创新领域集聚,提高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注重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围绕减碳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解决一批低碳发展“卡脖子”难题,实现降碳提质并举;围绕京津冀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布局建设一批绿色技术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基地,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提升绿色科技创新源头创新能力;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强对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并通过风险补偿、专项奖励等方式创新,使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构建京津冀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加速构建资源共享、联合开发、技术共享等协同推进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大北京示范引领作用,在京津冀区域开展综合技术示范,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可复制的样板工程,引领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天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河北探索建立碳排放分担机制,推动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区域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
建设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系统推进绿色发展
在“双碳”目标下,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协调,应找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结合点,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促进京津冀加快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一是优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将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地方经济和经营主体低碳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国家不仅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还要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究力度,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问题,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态价值补偿。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五是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把行政管制转化成市场行为,依靠成本收益来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完善政策体系,为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京津冀要发挥三地优势,形成协同发展合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三生空间,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区域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国际化协同、绿色治理示范区。一是完善支持高品质生态环境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与绿色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机制和制度,各部门及公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使得技术、资本、市场的创新升级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二是优化城市群空间新格局,以适度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型企业落户津冀,壮大津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把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结合起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三是要结合新时代的新变化,全面梳理北京产业疏解规划,持续推进新一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谋划启动疏解在京的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四是在唱好京津“双城记”前提下,要积极推进河北省大城市建设,除了强省会战略之外,进一步加大唐山、邯郸、保定、张家口等作为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五是推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构建法律保障可以明确金融机构的生态环境责任,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金融服务。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推进河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30202020】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