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望长城

常青藤下(报告文学)

守望常青藤书院

程雪莉

□陈晔

石家庄市新华区联盟路,一条富有深意的路。

河北教育出版大楼的东配楼,守望常青藤书院的门口,悬挂了两块醒目的牌子,金色的是“城市人文空间”,橙色的写着“程雪莉作家工作室”。

“当初盘下这家店看上这幢屋,是院外龙卷云舒葳蕤的爬山虎,它们昂首向上积极进取、春夏浓荫、秋为收获的红。如今,名家工作室的入驻,更加丰富了书院的内容。程雪莉老师虽然是名作家,但是亲切随和,富有爱心,大家喜欢她和她写的书。”守望常青藤书院的院长孙志敏,现在也成为名家工作室的负责人。她热情地向我介绍情况。

书院里,累累的书架上,历史长河中的作家们,用作品铺设精神世界的常青树,而她们于此“联盟”,用“藤”和“树”建起一个“新家”。

这里有常青藤、桑葚,有书香,还有英雄、中山国、平山团、太行小兵,孩子们常与一位全国文坛有名的作家为邻、面对面,家长十分放心把孩子带到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地方,他们是多么的幸运噢!

她从“中山”来

千年古城灵寿为中山国都城。

出乐毅、曹彬等历史有名的人物,更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之一,贺龙元帅率领部队,曾在这里打了著名的陈庄保卫战……

“我的故乡是石家庄市灵寿县,童年在村庄里度过。那时候,村子旁边有一条长长的溪流,里边有一个又一个小水潭,两岸槐树茂密,春天槐香四溢,夏天溪水潺潺。我们可以在潭里捞鱼捞虾,采花采草,冬天还可以溜冰,堪比鲁迅的百草园。”

谈起自己的家乡,程雪莉脸上漾起一片光彩。即便到了现在,那个村庄依然让她魂牵梦萦。

童年扎小辫的小女孩在青青麦田里捡到一个玛瑙环,多年之后她在河北省图书馆对图入座,认识到这个玛瑙环的价值。这是一枚来自历史深处的种子,是家乡2000多年前的战国中山国灵寿城遗产,上天故意让她发现,给予了她一种暗示;也犹如给孩子们写东西的灵感,一扇门的钥匙,是使命和担当,是天将降大任。触者为幸,多年后,她让这枚种子发芽,让这扇门打开有了洋洋洒洒30多万字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故国中山》……

历史文化散文是余秋雨这样的文化大师敢碰的,而她凭着丰厚的历史阅读积淀,用一种责任和追寻在寻找和踏遍中也完成了!

她冥冥中明白这是上天赋予她的生命密码。故乡是热土,给予了生命,也给予了让生命走得更远的“藤”。

在家乡,“藤”的具象很多:房前屋后的黄瓜架、瓜蔓,乃至地里的红薯蒺藜,还有绵延在灵寿境内的中山长城、灵寿城的城墙,都是“藤”。一棵精神藤,一串脚印藤,一种思想藤,从揣着青涩作家梦的小女孩、正定古城读书的师范生,再到文坛上的青年作家,藤给了她远方、理想和无限,她以藤的姿势在生命中攀登,穿山过水,每到一个高度,有一个高度的收获!

走出灵寿,到赵子龙的家乡正定上师范,在这里她饱读诗书,读红楼,读三国,读遍布古城的文物古迹,读贾大山先生的《花市》《取经》。

“藤”本青青,小小巧巧,读书转城,正定历史文韵和英雄气沾衣贴身。到石家庄市文联工作后,编杂志编图书,为作家艺术家服务的同时,她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用“程门立雪”笔名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立雪散文》。

几部作品问世之后,她把目光投向巍峨的红色太行。走平山,走华北,走访了大半个中国,她用6年之跋涉,采访了160多位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后代,用“藤”之顽强攀向文坛,捧出了5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山团》……

这又是“生命常青藤”上的硕果。

“山”是家乡具体的山,是历史长河中的“中山”。她写作的足迹,是向山而攀的坚韧之藤。为了写中山国和平山团,一个弱女子放下年幼的儿子,开车奔赴山中,钻山沟爬坡过岭,一道沟一道沟采访,而后在颠簸中弄得自己失眠、焦虑、颈椎疼,创作之“藤”每到一个高度,煎熬一次,折磨一次——钢铁就这样在磨炼和煎熬中炼成!

《寻找平山团》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一年销售5万册,数次加印,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后来,在她多方努力、联络协调之下,作品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滹沱儿女》,她也担任了该剧的总编剧。2022年夏,这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滹沱儿女那悲歌慷慨的抗战故事,随着荧屏传遍四方……

一定意义上,滹沱河也是一根蜿蜒的藤,从山西发源,而后穿过了华北平原。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滹沱河畔的平山走出了“铁的人民子弟兵”,历史如藤,正是这部书的“藤连接”让“平山团精神”融入时代。

做“藤”不易,但极具挑战,已冥冥中成为其生命的精神符号与姿势。

在生活和人民中扎根

“程主席的工作室建到常青藤书院,给我们带来了鲜活。我们两个并不认识,因‘官方推荐’,也因共同的志向,我们走在一起,书院和工作室这个‘共同体’,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文空间,有许多新的文化梦想在这里启航!”

对常青藤书院院长孙志敏而言,如今,在这个“家”里,不但熟悉作家程雪莉本人,连她的许多作家朋友都如数家珍。

“她除了自己讲课,经常请一些作家朋友来工作室,为孩子们讲文学,讲历史,讲科普知识,每个传统节日都搞活动。今年春节时,冀云平台录制‘文化名家大拜年’,程主席带着孩子们讲民俗故事,吟诵歌谣,网上的点击量都过百万了……”

工作室俨如家,从上至下由高到低都是“青藤”,进入书院之门,是“儿童文学十二星”的照片,他们受邀而来,月月“值星”,为孩子们讲课。程雪莉慷慨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和藏书,甚至写平山团、中山国的历史资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工作室屋不在大,有内涵则重。在这里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濡染,小读者们获得了文化的种子!两排小读者写的作文一笔一画手写后挂在工作室墙上“发表”,这是“小藤”和“小小藤”们学习的作品,工作室成了育人之所、成人之地。

“我在常青藤书院工作,近距离与雪莉老师接触,她优雅知性、知识渊博,经常鼓励我们多读书,有时候也给大家讲写作方法……”在这里工作的柴迎老师“脱颖而出”,2023年被评为石家庄市“阅读达人”。

每到周六日,这里是满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安静读书做作业,走过长廊看见照片中笑吟吟的雪莉阿姨,有时也能面对面。写作累了,她会俯下身子甜甜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比如中山国、百团大战中的聂荣臻元帅救孤、平山团中的垦荒南泥湾,还有太行小兵的传奇故事……

“工作室仅仅是以个人名字命名,也是作家的活动室。”

书院前台的果果老师常抬起头,不经意间,迎面走进来的作家康志刚、孟醒石,农民诗人白庆国,文化学者王子龙,儿童作家尤艳芳、袁增欣、李梅珍、祖翠娟……他们来这里进行创作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

“开门办工作室”,作家专家们来这里研学,周边的社区群众、学生家长也常常来读书、听课。她们早早备好了水果茶水。夏日,还会摆放一瓶矿泉水,上面写着“程雪莉工作室”,那是来自她家乡的“五岳山泉”,这些微细的照拂,让来人有回家的亲切感!

翻开工作室一本精美的签名簿,有《小兵张嘎》作者、98岁高龄的徐光耀先生的题词,有边发吉、刘金凯、张志平、肖建科等文艺名家们的鼓励,还有一些留言来自到过这里的北京、天津、上海、新疆等地的专家学者、读者朋友,来自省、市委宣传部及文联、作协等部门的有关领导……

程雪莉作家工作室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基本是周周有活动,不但在书院举办,还把工作室“流动”到石家庄书城,在那里举办开放式的阅读、分享活动,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还到省市图书馆,到新华区、裕华区、长安区,到正定、灵寿、行唐、高邑、平山,到江西南昌,上山乡,进校园,为更多的孩子们传授知识,累计30多场次,两万多人次接受过红色文化濡染。

一家工作室带着“中国故事”,将文学之光、文化之光辐射到很远……

用文学的种子“植树造林”

文学创作是一个人,但文学属于世界,浸透着作家的心血。

创作上一直一部接着一部,工作室的活动也紧密安排,程雪莉近距离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初心中又多了童心。工作室成立后,她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强,推动了她的创作,文学的“常青藤”上结出更多的“果实”:反映全省扶贫攻坚的报告文学集《扶贫礼赞》;她带着10名作家完成了一部大部头的儿童文学集《闪耀的红星——红色革命英烈故事系列丛书》,这10部作品,抒写了王二小、杨靖宇、董存瑞、马本斋、刘胡兰、狼牙山五勇士等英雄的故事,获得了河北省的“五个一工程”奖。

2022年,她出版长篇儿童小说《太行小兵》,更是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荣登当年全国优秀畅销书榜。新蕾出版社把这本书做成“校园广播剧”;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则改编成“校园儿童话剧”,让孩子们参与编剧和演出。大至国家的乡村振兴图书,小至儿童绘本,从工作室出发,常青藤不断向孩子们心中延伸。

作家与读者的心更近了。

书院一角,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家长们把孩子送来坐等,顺手从书架上取下她的《故国中山》和《寻找平山团》。读着,读着,一位家长被平山团中的英雄故事看哭了。

“通过看程老师的书,我理解了革命前辈,了解了作家们的不易!”那位家长感慨地说。一位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学校,绘声绘色讲起了中山国和平山团,他的老师们感到震惊。

工作室就是“以文化人”的地方,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些传统文化和革命故事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记得那次,我准备向坝上孤儿捐书时,程雪莉听说后,送来了她签名的《太行小兵》。我把它通过顺丰快递寄给了坝上沽源无父无母的孤儿孙宇轩。顺丰快递坐着顺风车像藤一样“爬”到了塞外高原上的小村。孤儿孙宇轩接到书后,借来别人的手机,用微信语音告诉我:“叔叔,替我谢谢雪莉阿姨!”

大爱如藤,一种无形的“藤力量”传递着人世间的善和爱!

9月1日,石家庄市首家儿童文学馆在智汇小学成立。程雪莉代表工作室前去祝贺并赠送了《太行小兵》《闪耀的红星》,孙志敏老师赠送了儿童文学读物和学习用具。一个在裕华区南,一个在新华区北,整个大调角。师生们看着辛苦“背书”而来的两位老师,非常感动。

“我们从联盟路来!”

联盟,联盟,文学就是一场永久的联盟,用文学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大常青藤,连接到一个个师生当中,连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亦是文化的国之大,民族的国之远!

又是一年开学季,程雪莉与王律两家名家工作室“联盟”,开启“石家庄文化直播课”,开学第一课讲的是《儿童文学经典与传承》,程雪莉用小溪流动的声音潺潺而讲,充满感情,带着自信,推动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繁荣校园文化。

就从她做起,从她的工作室做起,用文学的种子“植树造林”。

2023-12-1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9604.html 1 常青藤下(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