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健鹏)中行秦皇岛分行全力拓展涉农领域贷款,补足个人涉农领域产品缺失的短板,重点针对肉牛、生猪、肉鸡、水产等养殖客群,及水果、板栗、玉米、甘薯等种植客群打造“特色项目商圈”,相继推出“樱桃贷”“甘薯贷”“板栗贷”“外贸贷”等特色产品,截至目前,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超20亿元,惠及农户近2000户。
做好合作社“贴心人”
走进位于山海关区的某樱桃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法人代表老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原来,前不久老李想翻修大棚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但由于缺少合适的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中行秦皇岛分行指导其申请了利息优惠、还款灵活的“樱桃贷”。“50万元很快就到账了,我又可以放心大胆地扩建大棚、购买樱桃苗了。”老李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中行秦皇岛分行已累计投放“樱桃贷”20余户,金额近千万元,精准支持了像老李这类有种植规模和技术,但无有效融资担保条件、无合格抵押物的种植户,有效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达34万亩,年总产量达5亿公斤,甘薯种植及深加工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受回款期长、收购量大、销售不稳等因素影响,每年甘薯收购旺季,代收点均面临较大资金缺口。中行秦皇岛分行创新推出“甘薯贷”,串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的“致富链”。
今年以来,中行秦皇岛分行“甘薯贷”已累计投放2600万元,惠及代收点30余户,真正将普惠金融政策红利送到了“田间地头”,有效支持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精准“滴灌”托起致富梦
近年来,青龙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板栗产业,全县共有200余家板栗合作社。由于收购多为自筹资金,每逢收购旺季,板栗合作社往往面临资金周转困境。中行秦皇岛分行量身定制了“板栗贷”,该产品具有“线上提款、随借随还、担保灵活、自主支付”等特点。“我们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流动资金出现困难,是中行‘板栗贷’帮我解了燃眉之急。”某板栗合作社负责人申请到最高授信额度100万元后,对企业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下一步,中行将有针对性地优化“满乡”金融服务,推出适宜当地农产品发展的信贷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质效。
金融供给和服务双提升
抚宁区作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区”,于2023年7月成功申报“抚宁生猪”地理标志认证,生猪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中行秦皇岛分行借此契机,积极开展金融服务生猪产业专项走访,搭建生猪养殖信贷场景,全面梳理摸排辖区养殖户现状及融资难点,加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服务供给,今年以来已为十多家养殖户投放1300万元。在特色金融的持续助力下,抚宁区生猪养殖业向好发展的步伐更稳了,农民朋友致富的渠道更宽了。
打造链式获客新样板
走进山海关区孟姜镇杨大哥的家庭养鸡场,一排排鸡舍干净整洁,室内温度湿度恒定,各类饲料摆放有序,上万只雏鸡分栏而居,一派现代化景象。杨大哥与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向正大公司购买鸡苗及饲料,正大公司指派专业饲养员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前锁定货源,约35天后回购成鸡。当地不少养殖户和杨大哥一样,依托正大公司形成了养鸡产业“链条式”经营。
中国银行依托“1+N”批量获客模式,创新推出“肉鸡养殖商圈贷”产品,今年以来,先后为20余户养殖户投放贷款700余万元,打造了链式获客全新样板,进一步提升当地老百姓的金融获得感和幸福感。
特色方案助力“冀货出海”
昌黎县作为全省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水产品加工养殖正向聚集化发展。中行秦皇岛分行将县域水产行业集群作为主抓方向,积极开展营销走访工作,通过详细了解客户的结算方式、经营周期、出口需求等信息,合理匹配“惠如愿·外贸贷”产品,今年以来,成功为昌黎县十余家水产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400余万元,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难题。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及时匹配远期结售汇、汇率保值、出口押汇等跨境金融产品,帮助水产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汇率波动,实现汇率保值,打通“冀货出海”的“最后一公里”,为“稳外贸、促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带来了金融服务的升级。下一步,中行秦皇岛分行将持续打造“一业一品”信贷品牌,帮扶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拓规模、增效益,充分满足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源源不断将金融活水注入美丽港城广袤的乡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