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在这一战略规划中,将村庄划分为四种类型,对每种类型村庄的发展方向都给出了发展规划。如何根据不同乡村的具体特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模式,就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宋国学和刘景芝完成的著作《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在深化、细化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学术创新。该书根据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要求,将村庄进一步划分为五种类型,对每种类型都界定了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模式,并对实现推进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提出了理论构建,勾勒出了不同类型的村庄,通过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途径,为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标提供了研究思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在研究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问题时,从村庄赖以生存的山、水、田、林、湖、草、沙、冰、雪等自然资源出发,构建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物质基础,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开拓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之路。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才能取得成功,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村庄整合是物质条件的集聚,要面对道路、运输、水、电、暖、通信、上学、就医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村庄整合必然导致人口集聚,人口集聚需要面对思想融合、统一习俗、融洽人与人关系、浓厚集体主义思想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立足于村庄整合这一个物质条件决定人口集聚的精神生活,人口集聚水平的高低影响村庄整合效率之观点,将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依据村庄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村庄整合的经济力量,寻找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整合的内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为实践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各种资源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村庄整合是村庄在物质方面的结合,人口集聚是村庄在精神方面的融合,人口集聚是在村庄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村庄整合决定人口集聚的规模和程度,人口集聚水平的高低推动村庄整合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人口集聚产生的精神力量对村庄整合所需物质力量的激励作用,以无形的力量推动有形建设,符合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在方法论方面可圈可点值得鉴赏之处。
信息技术和机械化、现代化工具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给村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为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实施提出了客观要求。脱贫攻坚战役取得的成果,为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实施做好了物质准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系列有利条件提高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 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模式的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整合与人口集聚模式研究》一书,不失为是一本可读、可鉴、有实践价值的理论著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