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葳 从佳琦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河北地处环渤海核心地带,大陆海岸线长487公里,现有3个沿海地级市、4个自贸试验区和5个综合保税区,港口外贸航线通达70余个国家和地区,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海关、长城、北戴河、黄金海岸等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一带、三极、多点”新格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聚焦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新时代背景下,河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可期,必须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内环京津的区位优势、沿海开放优势和广阔市场优势,向海发展、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以海洋休闲产业为抓手,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条件,加快推进海洋休闲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海发展,依托市场优势打造京津冀多样玩法的海洋休闲旅游带
海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环境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进碧海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带。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我省有乐亭月坨岛海岸、昌黎县黄金海岸、秦皇岛北戴河海岸、唐山湾等美丽海岸,昌黎县黄金海岸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以我省487公里海岸线为依托,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重点促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岛旅游、滨海养生、海洋文化、冬休度假的发展,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滨海旅游带。
二是打造多种风情的海岛旅游。河北有月坨岛、菩提岛、翡翠岛、渔岛等132个海岛资源,但当前海岛旅游产品种类较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开发程度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强统筹,优化各岛屿之间的旅游线路规划、岛屿主题形象,深入挖掘海岛旅游资源与体育、研学、商业等其他产业领域的结合点,设计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活动,打造一个海岛一个故事,一个海岛一种风情,一岛一品、百岛百味。
三是打造特色海洋研学旅游。从山海关气势宏伟的老龙头,到沧州南大港悠然的海岸湿地,河北海岸线上具有天然的研学旅游资源优势。唐山、秦皇岛集中了中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资源,还有丰富的海盐、焦煤、非金属矿资源,黄骅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北戴河湿地公园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是国际四大观鸟胜地之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根植地方特色,通过衔接古今、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彰显河北特色海洋文化的研学旅游产品。
四是打造京津冀“多样玩法”的海上综合运动休闲带。后疫情时代“体育+”成为热点,河北环抱京津,具有天然广阔市场优势,要结合秦唐沧海岸线地理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487公里海岸线空间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健身、海洋运动需求。沿线构建舟行、车行、骑行、步行“四位一体”的运动休闲产品板块,积极举办承办海钓、帆船、赛艇、游艇、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赛事,丰富水上高尔夫、沙滩排球、海岸马拉松等项目,构建集海岛度假、船艇体验、沙滩运动、海空联动等多款海洋运动产品体系。
向海而兴,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京津冀一站式海洋康养目的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康养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水富含多种皮肤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治愈慢性皮肤病、减轻花粉症等呼吸道症状、降低血压、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等疗效,海洋康养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指导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建立多部门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深化海岸带管理机制改革,深化海洋保护生态示范工程,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体系。
二是高质量构筑海洋康养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拓展海洋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海洋康养旅游产品类型,以海水、沙滩、海洋食物等海洋资源为依托,提供结合中医、美食、禅修、健身等领域,提供海水和沙滩理疗、海边休闲度假、膳食养生等定制型高质量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质量效益,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享收益的创新生态圈。
三是将秦皇岛打造成国内顶尖的海洋康养旅游目的地。借助北戴河良好的中医药养生基础,积极与北京及国内著名中医特色医院对接,提高北戴河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医疗、医药领域的发展成果在康养机构的广泛应用。加强康养产业全链条发展,完善康养农副产品加工、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水养生保健等产业,吸引国内国际康养龙头企业入驻,推出“中医药+海水温泉”“海洋康养+民宿”“海洋康养+乡村旅游”“海洋康养+生态旅游”等跨界融合产品,实现游客对全年龄段、全品类的康养资源沉浸式体验。
向海图强,依托开放优势打造渤海湾最具活力的海洋文化休闲产业集群
发展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海洋休闲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河北要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和魄力,用好海洋资源,激活海洋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要加快海洋文化休闲产业链拓链补链强链,推动海洋文化主题公园、海洋水族馆、海事博物馆、海底文化遗产游览、海底餐厅、海底酒店、海洋主题休闲节庆活动以及海洋公园规划布局与建设,挖掘与整理河北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等,以海洋休闲为主线,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效益,因地制宜促进跨界融合,不断产生新热点、新业态、新动能,推动海洋文化的多维度输出、多层次供给,重塑河北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
二是打造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链。探索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延伸发展预制菜、渔业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集海洋种质、海洋育苗、智慧渔场、休闲渔业、海产品加工贸易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链。积极与国内先进的水产品养殖、加工、冷藏储运技术,东盟国家的优质鱼苗相结合,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远洋捕携等现代海洋渔业。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以唐山祥云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带动,不断优化我省海域生态环境,保障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区社会稳定。加强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持续培育农家乐、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经济论坛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