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长城论坛

京津冀协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伟烁 张文慧

民营经济是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三地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前景。近年来,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京津冀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民营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有限,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进一步发挥战略优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把握时代大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定发展信心,稳健经营、创新发展。

强化创新协同

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然而,京津冀民营企业仍呈现出创新不足的特点,尤其天津、河北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相对较少,制约着京津冀民营经济规模扩张速度,因此要持续释放协同创新力量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共享京津冀科创资源。京津冀各类园区集聚大量的创新要素资源,应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入驻园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健全要素引流机制,吸引更多的优质创新资源,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平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应共建京津冀人才数据库,搭建三地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出台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京津冀,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技术创新联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强校企合作,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不断提高自身创造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做强做优做大京津冀民营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结果中,北京位列第五,天津与河北均未挤进前十;在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公布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数据库 2023》中,2021年北京营商环境指数为61.95,仅次于上海,而天津、河北营商环境指数分别为52.13、45.68,在全国排名第10、16名。各类数据表明三地营商环境仍存在较大差距,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要加快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优化,尤其是营造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势在必行。

强化政务服务协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及地方相关机构作用,统筹三地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从京津冀整体性角度推进三地政务服务协同进程,加快三地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构建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小组,提升协同效率。加快改革步伐,推进三地“放管服”改革走实走细走深,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让具有巨大市场活力的民营企业在京津冀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及时完善与落实助企政策。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展政策沟通渠道,减少企业申请优惠手续程序,降低政策申报成本,全面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创新“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对民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持强化事中监管、事后评估,实施动态化管理,确保政策执行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畅通融资渠道

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京津冀民营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具有自身规模小、经营周期短、生产技术水平低、信用等级不高等特点,难以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因此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不仅融资金额少,成本也相对较高。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成为京津冀协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发力点。

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结合地方发展特色,不断创新融资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难题,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同时,民营企业自身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争取更多的融资。

培育优质主体

促进民营企业融合发展

“北京研发、津冀转化”,不仅能够解决研发、生产空间的问题,也为企业后续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舞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保障。北京的龙头企业在天津、河北布局,落地容易但生存难,在津冀民营经济发展中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的问题,导致一些优质的企业、项目外流,培育优质市场经营主体,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在数字赋能增效、加大企业资质提升培育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家地位等方面持续发力。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实融合。在数字化发展方面不断加大投资,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赋能增效、转型升级,使民营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京津冀要把握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在高技术产业细分领域,京津冀三地要立足各自优势,多维度探索产业横向联合、垂直整合、跨界融合新路径,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京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京津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分析”(HB22YJ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2023-10-2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6458.html 1 京津冀协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