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长城论坛

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

□次照辉 冯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性支撑地位和作用。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将会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地方院校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肩负着教育兴农、富农、强农的职责与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地方院校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激发人才活力,点燃乡村振兴新动能。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乡村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石家庄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大学为目标,与乡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等产业紧密对接,夯实农工、农理、农文、农管的融合基础,利用师范特色学科专业,每学期选派一大批优秀师范生前往定点帮扶的乡村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乡村教育一线解问题、求学问、练本领,着力培养优秀乡村教师;利用区域优势学科专业引领,助力更多技术型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组建了百名博士入企入园,赴扶贫地区提供技术帮扶;开展乡村干部学历和能力提升项目,锻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对乡村中小学校校长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赞皇县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摸需求、讲政策、送岗位,助力人才返乡,努力打造“能战斗、发展好、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学校开展平山红色音乐文化、井陉拉花音乐文化、赵县佛教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研究,打造燕赵乡村文化特色,提升乡村人文精神生产的内驱力。学校还成立了石家庄乡村品牌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石家庄乡村品牌传播论坛,开展一系列的乡村品牌建设评比、竞赛活动,务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在音乐创作、舞台实践、文化下乡等方面,组建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创建一些凸显河北省县域特色的文化演出品牌。

发挥智力优势,聚力兴农强县。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外在推力是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充分释放协同创新效应,为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石家庄学院优化产学研一体化布局,出台《石家庄学院全面对接省会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战略对接与具体项目相结合,挂图作战,谋划、落实九个方面33个重大项目。以“一院一县”政产学研用新模式,先后与高新区、高邑县、赞皇县、晋州市、新乐市、栾城区等20个区县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办学资源向区县下沉,打通创新资源流动壁垒,构建二级学院与县区战略合作机制,引领高校县域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形成科学化、体系化、层次化、全方位的教育帮扶格局。

借助产业研究院模式,开拓乡村振兴路。地方院校以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发挥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以“上争、外引、内聚”拓展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石家庄学院以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两个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代表,建设电子信息、华为ICT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依托河北省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物联网区块链融合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物联网安全与传感器检测中心等19个省级科研平台优势,将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其中持续优化大枣、山楂、核桃等河北省本地农作物的功效因子提取,深入研究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并解决现有菌种产率低、分离提取效率低等卡脖子技术问题,提高机器视觉在农业采摘机器人采摘作业中的应用和采摘点定位及末端执行器关键技术研究水平,形成了学科专业发展与农村产业提升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模式。2023年石家庄市“县域特色产业提升”27个项目中,与学校合作的4个县区龙头企业成功立项,获得近百万的政府资助。与诺达(赞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微生物医药应用技术开发。

强调办学定位,不是说定位越高越好,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区域位置、类型层次、历史传承等诸多因素有关,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地方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的理念,聚焦人才培养、文化引领、产学融合、平台创新四个维度,努力提升向心力、组织力、发展力、贡献力,全面履行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社会职能,服务乡村振兴之需,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提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双向服务、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2023-09-0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3847.html 1 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