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深度

社区食堂:家门口享受“幸福味道”

老人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幸福社区食堂就餐。该食堂是吉林省民政厅重点支持的100个社区老年食堂之一。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工作人员在取餐口配餐。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中心村社区的邻里红餐厅服务员在准备食材。

社区食堂吸引老年“忠粉”

“走嘞,咱们今天还是下馆子去!”最近,唐山乐亭乐安社区82岁的刘彩芹经常唤上几位老邻居,一起来到社区食堂订购午餐。

在干净宽敞的餐厅内,红烧肉、宫保鸡丁、素炒菌菇等各类菜品荤素搭配,再配上热气腾腾的米饭、馒头,一顿饭下来不过10元。如果想吃点新鲜花样,还有“驴打滚儿”、烤面筋等特色小吃。

“饭菜干净可口,价格还便宜,真是享福了!”刘彩芹说,自打社区食堂开张后,她隔三岔五就会来吃上一顿,临走时还会给老伴儿捎上一份儿。

“社区老人比较多,按时吃三餐都存在问题,现在有了便民食堂,就餐难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乐安街道曙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志强说。

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乐亭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养老助餐服务点,引入社会资本河北满庭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现有社区日间照料站签订服务协议,并专门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惠卡。现在开展助餐服务的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河北省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助餐新模式,用“一日三餐”守护社区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廊坊市广阳区上善颐园小区“食修坊”就是运营较早的一家社区食堂。这里每天提供15至20道菜品,还有营养粥、小碗蒸菜等多款“人气菜单”,还专门为老年人推出了“糖尿病餐”“低嘌呤餐”“三高餐”等营养套餐。

“这离家近,又干净,饭又好吃,服务态度也好,很方便。”廊坊市民田国鸾说。

据上善颐园小区“食修坊”店长王琦介绍,食堂专门设立了长者就餐专区,取菜过程中专门安排了服务人员帮老人取放餐盘。食堂还开发了智盘系统,显示所有菜品的营养标签,后台可以清楚地看到每餐营养的摄入量。

“社区食堂能够辐射周边1.5公里范围,常住居民达到1.5万人。辖区其他一些小区也在向社区提建议,我们也在考察,准备投入第二家、第三家。”上善颐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倪建川说。

在社区食堂,十几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安次区嘉慧意境小区的社区食堂规定,本辖区户籍70周岁以上的老人还能享受八折优惠,80周岁以上七折,90周岁以上半价,折后价才几块钱。

社区食堂由政府牵头,跟餐饮公司合作,社区提供场地并给予租金优惠,老人就餐还能打折,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

目前,廊坊市主城区已经有8个社区食堂建成投用,今年争取达到30家以上。好吃不贵、方便实惠的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老年“忠粉”。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存续在业状态的各类社区食堂经营主体达6700余家。

年轻人盯上社区食堂

7月17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的百味邻里社区食堂挤满了食客。“没有科技和狠活,只有真材实料。”这是百味邻里社区食堂出餐口打出的标语。与大多数餐馆不同,该社区食堂提供的是自选快餐,荤素搭配,每两2.86元,称重收费,粥和米饭免费供应。

百味邻里社区食堂附近有一家菜市场,清晨,买完菜的居民就能享受到各式各样的早餐,烟火气缭绕。就餐人群除了附近居民以外,不少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工人也把这里当作了“固定食堂”,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写字楼工作的打工人以及大学生。

在附近上班的王楠,在外用餐讲究一个“眼见为实”,他说,来社区食堂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料都能看见,这里明厨亮灶、吃着安心,社区负责把关食品安全,“况且家里有孩子,自己又得上班,实在腾不出手来做饭。”

这个暑假,四川大学毕业生宋惟韬从湖南来北京旅游,他第一次吃“社区食堂”,称其为隐藏在社区里的宝藏小馆,“以经济实惠的价格吃到比较地道的北京菜,感觉很值。”

在社交平台上,“七八个菜一共花了18元”“12元一个人自助饭菜随便吃”等社区食堂的帖子获得年轻人关注。一些网友留言呼吁,希望自己家附近也能尽快开设社区食堂,表示自己愿意在社区食堂里享用三菜一汤、荤素搭配的美食。

社区食堂的出现,原本为的是服务老年群体。随着社区食堂类型越来越多,“父母食堂”也吸引了很多年轻面孔光顾。吃腻了外卖,又实在没时间自己下厨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隐藏在社区的宝藏小馆。

日前,某传媒女硕士辞职开办社区食堂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店主何花“没想到能引来这么多关注”。随后,何花的店迎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除了拍照打卡、用餐,人们还找她聊创业经验。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社区食堂率先“出圈”,成了网红打卡餐厅。企查查的数据显示,“社区食堂”的注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大众点评App上,已经涌现出许多社区食堂品牌,它们陆续开设连锁店、加盟店。

在何花看来,社区食堂与年轻人之间的“双选”,是新时代年轻人消费观、饮食观乃至择业观的又一次嬗变。

“好吃不贵又健康”

才是硬道理

“大餐社区食堂”是何花取的店名,采用自助餐的模式,四菜一汤,老人就餐10元,普通食客就餐15元。由于食堂价格公道,每天能卖出约150份。

今年4月,何花决定创办社区食堂,起初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和困难群体的用餐问题。“我的父母上了年纪,做饭不方便。现在不少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何花说,能够吸引很多年轻食客,在她的意料之外。

“大餐社区食堂”不远处,是武汉创意天地产业园,这里聚集了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约50家游戏、动漫类公司,园区内企业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创办社区食堂前,何花在这个产业园里做自媒体。她回忆,那时因为工作忙,每天中午只能吃外卖。由于食材重油高盐,让她对身体健康很担心,身边很多同事也有类似的困扰。

何花在读研究生时,曾吃过一家附近的社区食堂,口味清淡,价格公道,种类多样,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和同事一起创业。

算上何花在内,“大餐社区食堂”一共有4名员工,何花负责运营管理,有时人手不够,她要兼职做服务员。每天上午,她会发布当天的菜单,莴笋炒肉丝、土豆烧排骨、蒜蓉苋菜、清炒西兰花等受到食客的喜爱。何花说,希望从农户手上直接拿到原汁原味的食材,让顾客吃得更安心,这是接下来的目标。

来自河北邯郸的90后靳翔鹭,去年从教培行业辞职,开了一个“拾而佳暖心社区食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盟。如今,在邯郸已经有4家分店。

靳翔鹭想做一家面向全年龄段的社区食堂,在食堂的选址上动了一些小心思。

她针对不同群体,将店面分为“社区店”和“商圈店”。“‘社区店’里有一批下午放学后等待父母下班的小学生。只要报父母的手机号,就能在店里用餐和写作业。‘商圈店’针对上班族,让他们吃上充满家味的温暖餐食。”靳翔鹭说。

不仅如此,靳翔鹭还请来专业营养师进行餐品的搭配,针对控制体重的年轻人推出了“控糖套餐”和“减脂套餐”,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她还制订了一套关于剩饭处理的“紧急预案”——如果食堂里有大量剩饭,会以“寿司盲盒”的形式低价推出。

原本为老年人开设的社区食堂,逐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小饭桌”。在靳翔鹭看来,社区食堂若想长期生存下去,服务更多青年和中老年,还是要从口味和健康上下功夫。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2023-08-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3152.html 1 社区食堂:家门口享受“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