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深度

系统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后备战略耕地资源,但从当前形势看,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的情况复杂。专家表示,在利用方向上,应坚持以水定地、以种适地、分类施策、创新驱动的原则,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具体来讲:轻度盐碱地重点抓好粮食作物生产,加强耐盐高产品种、减肥增效、节水灌溉等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力争“多产粮”。中度盐碱地重点抓好油料和牧草作物的综合生产,加强优质耐盐新品种、盐分阻控、有机培肥、轮作和种养结合等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力争“产得好”。重度盐碱地重点抓好油葵、野大豆等适生特色植物生产,加强节水灌排脱盐、抗逆栽培和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力争“有特色”。

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需要多维推进。在顶层规划层面,盐碱地综合利用涉及区域资源、技术装备、投资投入等多方面问题,必须合理安排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开发布局、技术路径等,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点任务。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明确轻、中、重度盐碱地和弃耕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方向,完善与盐碱地特性相适应的治理技术与种植模式,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程度盐碱地的改良利用。

在技术创新层面,要聚焦绿色、高效、低成本目标,重点突破耐盐碱农作物品种选育、抗盐绿色栽培、生物生态强化、水盐智能精准调控、盐碱地增碳储汇等新技术及产品,加大节水条件下高效脱盐等现代工程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力度,围绕耐盐碱作物品种构建以土壤绿色调理、地力培育、高效节水等为核心的盐碱地适应性改良技术体系,突出技术研发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产业发展层面,要拓展盐碱地治理产业,深化利用盐碱地生产的各种饲料植物、功能植物等特色资源,以“大食物观”为原则,制定出台不同盐碱类型区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碱地开发利用的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名录,放宽盐碱地开发利用用途管制。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研发平台,推进盐碱地全链条科创融合,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品牌,推进盐碱地特色产业培育与资源价值提升。

在机制创新方面,要探索建立政企产学研资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支撑体系,提升治理技术标准、智能化过程监管和后期管护水平。推动将盐碱地综合利用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与金融支持,创建“研发+推广+产业+商业”全链条,推动投融资、开发、管理、运营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08-0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32244.html 1 系统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