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忆 孙绍勇
“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实践要求和对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体目标作出的现实回应。新时代平台经济赋能共同富裕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平台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同向而行。
构筑人民主体的平台生态系统
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价值导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于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构筑起“平台—人民”和谐共处的平台生态系统。
依法完善平台企业内部劳工的休息制度,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平台企业应强化自身责任,实施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保护劳动者休息权,筑牢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等权益底线,不能因弹性工作制、绩效考核和加班文化等“强制”劳动者“自愿服从”。
积极探索零工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引导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要对零工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和划分。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法律关系、劳动关系的界定,根据平台零工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所处地位等对现有法律做出扩大解释,为零工群体夯实权益保障防线。二是完善零工劳动者职业保障制度。平台企业应依法维护和解决劳动者的从业安全问题,按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的方式为其购买安全保险,充分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和劳动安全。三是积极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以行业为基础建立数字平台工会和行业协会,推动建立零工群体集体协商机制。
营造良好的平台经济发展环境
相对宽松和包容的宏观政策为平台经济的起步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进一步完善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监管。一是加强协同监管。要建立起政府主导、跨部门联动、多领域衔接的协同监督体系。二是实行多元监管。一方面,平台企业应自主监管,自觉设置数据搜集和使用的“红绿灯”,培育自查自纠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培育和调动平台内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劳动者、政府部门等多方主体力量参与数字平台的监管。三是推动创新监管。将数据分析、算法算力、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现代化监管体系,实时监察垄断行为的潜在风险。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构建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和平台垄断的长效治理机制。限制平台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非法圈占用户数据信息的行为,防止平台企业利用垄断势力屏蔽竞争对手流量入口,以及借助数字资本遏制中小平台企业技术创新或者打压吞并其他潜力企业的行为。二是科学评估平台经济发展中各类新业态的市场运作状态。警惕大型平台企业滥用积累优势和垄断势力跨行业、跨领域扩张经营,挤占中小平台企业、传统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市场份额等行为,净化市场竞争生态。
完善和细化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反垄断法律法规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合规发展的法治根基。一是完善数据权属确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数据权属确定与数据应用的开发规则,保护相关主体的数据权益。二是建立制度规范间的联通机制。
激励各主体融入平台经济发展
共建共享是平台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平台经济发展的价值指引。要多措并举让人民群众既能够积极参与发展平台经济的共建过程,又能够广泛共享平台经济深入发展的有益成果,为“共建—共享—共富”进程按下加速键。
推动各类数字平台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畅通流动是消弭数字鸿沟的前置条件。要恰当运用帮扶政策来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加大对地区平台发展的投资力度,提升“新基建”发展速度,补齐平台经济发展的“硬短板”。创造良好的平台经济发展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平台企业参与欠发达地区平台经济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平台化转型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手段。要提升产业技术融合创新能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平台技术的集群式创新突破及其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使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培育产业技术融合应用能力。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覆盖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通过创造协同网络,打造数字平台,为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圈提供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技术融合渗透能力。通过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打破传统产业进入壁垒,促进数据信息的畅通流动和充分共享。
加快数字素质提升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加强低技能数字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数字平台建设为其定期开展数字理论培训和就业培训,提升数字教育水平,使其快速融入平台经济的发展中。另一方面,重视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需要,基于数字平台开设网络知识普及、智能手机使用、网络平台购物等基础技能培养的课程,在平台经济的加速发展中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获得感。
构建新时代的数据共同体
平台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发展模式决定其内嵌有“共享经济”的特征。在共享机制作用下,一方面,与数据所有权高度关联的“数据共同体”,从侧面反映了数字化生产资料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平台经济的生产方式为分散劳动转向联合劳动提供了可能性。
构建数据共同体是平台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群体利益整合和共享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群体利益合理分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基础。第一,合理规定数据的分享边界是构建数据共同体的首要条件。平台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收集全民创造的大量数据,并攫取了这些数据产生的收益。因此,要根据数据特点将其区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在各类主体之间确定合理高效的数据价值分配制度,赋予不同主体相应的权利义务。第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构建数据共同体的制度保障。平台经济应依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有序发展,既要运用平台资本的运行逻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推动国有资本入股平台企业,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资本的引入既有利于实现平台的公共性能,又有利于促进公平分配,即通过加强对平台经济的调控与引导,抑制其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等负效应,从而增进全社会共同利益。
平台经济的生产条件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数字平台的深入运用进一步变革了传统的社会分工体系,将原先零散的时间和空间、分散的产业和职业整合为一体;平台经济的发展也为计划调节提供了技术条件,使社会成员能够通过集中计划共享到平台经济的发展成果。以此为前提,必须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目标和原则来组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提高社会的整体协作性。对于劳动者而言,若平台不再掌握在资本的手中,那么劳动就可以从资本的束缚中得以解放,劳动力就能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现向个人的回归,从而真正使人民拥有自由普惠的平台生活。
(作者单位:张林忆,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绍勇,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稿件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