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深度

预制菜引领新“食”尚

2月24日,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家预制菜企业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对预制菜成品进行出库前检查。

4月10日,参观者在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上品尝加工好的预制食品。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今天,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又进了一步,既要好吃,又要方便快捷。作为一种新型消费——预制菜应运走红。它让厨房小白可以10分钟实现做饭自由,天南地北的菜品任君挑选,既掐准了消费者的痛点,又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3年,预制菜产业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那么,预制菜的风口真的来了吗?这场关于厨房的革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河北在这场预制菜的风口大战中做了哪些准备呢?

农业与工业碰撞

预制菜美食来了

到了周末,如果你走进一家超市,在食品区你会看到种类丰富的预制菜已经按照制作方法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几个货架。无论是已经配好配料、只需要简单烹饪的半成品预制菜;还是无需烹饪、加热即食的预制菜,它们的出现,都让美食变得简单易得。

预制菜是各种食材与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再经简易处理即可享用,它横跨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体可细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近些年,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消费需求也在同步升级。一项关于我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有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岁至30岁年龄段仅有8.8%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预制菜就带着“解放”作用,让他们在“想下厨房但没时间”“想吃好的但怕麻烦”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多个电商平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预制菜用户中,80后、90后是消费主力军。这些新的消费需求也让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从最初的自热火锅,到热一下就能吃的鱼香肉丝,再到宴席菜“佛跳墙”,这些年,预制菜不断迭代升级,背后是居民消费观的多元化,尤其是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更愿意为高品质买单。菜式多样、操作便捷、品质稳定、便于储存……这是消费者选择预制菜的几大理由,也正是预制菜的初衷。

河北加大投资力度

促预制菜产业发展提质增速

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村种植大户王建明自从为石家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的预制菜供应洋葱、胡萝卜、土豆后,他不仅赚到钱买了小汽车,还住进了楼房,生活越来越好;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街的老三羊汤饭店,不少外地顾客在这里品尝了承德的当地美食——羊汤,然后不忘在店中购买一些预制羊汤带回家。这家羊汤馆老板常帅说,预制菜给了他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承德特色美食;衡水市安平大红门食品公司,作为一家传统的大型肉类联合加工企业,在2020年建设了肉制品车间加入到了预制菜的行业中来,推出拳头产品猪肚鸡,去年的整体销售额是1.4亿元,今年预计做到营销2亿元。

作为农业大省,2022年河北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9年超过700亿斤,牛奶、禽蛋、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第四位,肉类第五位。此外,河北的预制菜产业背靠京津冀,拥有1.2亿人口的高端消费市场,拥有完善的交通、物流体系,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巨大的优势。

放眼全国,目前,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河南、辽宁、浙江、安徽以及四川等诸多省份都已经开始布局预制菜产业。河北要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能单单从预制菜行业出发,而应该按照全产业链的思维构建,从规划基地、物流冷链,到产品研发、创新商业模式都需要配套发展。

近些年,河北培育了12家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中央厨房企业近250家。除了专业的预制菜企业,上游的农牧水产企业、速冻食品以及下游的餐企、生鲜电商等企业均在积极拓展预制菜业务。河北农业农村厅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张俊岩介绍,我省从农业产业化创新县的角度上支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的新样板。2023年,相关部门安排资金7400万元,对11个先进县进行支持,其中60%用于加工园区及预制菜园区的创建,特别是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安排了7000多万元用于发展园区和预制菜,鼓励和引导各地的县级政府打造园区,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目前正在组织申报和评审。每个园区计划支持300万元。另外,从全省范围内遴选了10家产值超亿元,联农带农强的预制菜和团餐企业予以支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预制菜产业全面起航

冷链发展为其保驾护航

预制菜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一直以来,预制菜都被视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业。预制菜的火热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从2019年开始,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开始快速扩大,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小小预制菜正在发展成消费大市场。

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产业写入其中,是产业走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信号,也标志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由市场驱动转为政府介入、宏观指导及微观推进,政策的出台对于预制菜产业组织化、系统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为预制菜提供冷藏和运输保障。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冷链物流整体市场规模的较快增长,在保障预制菜品新鲜度的同时,也提升了销售半径。未来,随着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有助于预制菜行业业务的拓展和扩充。

预制菜产业浪潮喷涌,整体市场潜力大、行业需求广。又因为它是食品行业眼下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制定预制菜生产标准,约束预制菜生产企业把好质量安全关,各个企业也在努力借助新技术,研发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随着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相信预制菜的场景分级、品质体验分级、品牌链路属性和价值逐渐提升,标准和专业选品、评价标签将会越来越完善。

2023-06-0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8650.html 1 预制菜引领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