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中
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培育青年学生走“听党话、跟党走”的正道,立“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的正业,守“以德为先、德寓于技”的正心。要通过立德树人,为职业教育、为青年学生、为未来前景引领方向、树立信心、拓展平台
职业院校是发展职业教育,助力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描绘好“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蓝图,满足与本科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要求,就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摆在首位、落实落细,以思想为先导,以价值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涵养匠心匠韵,以责任担当强化技术技能,使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培育青年学生走“听党话、跟党走”的正道,立“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的正业,守“以德为先、德寓于技”的正心。要通过立德树人,为职业教育、为青年学生、为未来前景引领方向、树立信心、拓展平台。
思想领航,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作为职业院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办教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广大青年认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放在具体工作的第一步,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
抓好理论武装这个关键。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政治优势,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
抓好“头雁作用”这个关键。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党员干部这个“绝大多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常态化、自觉化。必须在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开展实践教育、红色拓展等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的特有优势,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教学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和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和全校师生“同上一堂课”的活动。
抓好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党的建设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深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特别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建设,培育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引导年轻干部教师在高职教育发展主战场、办学治校最前沿、教育教学第一线苦练本领、竞进突破。
聚焦发展,助力青年学生立志“技能报国、强国有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历史性地落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身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就是要通过精湛的技术技能实现爱国报国的高远目标。职业院校要着眼新发展阶段研究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有力举措,为广大青年实现“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的理想搭建宽广的舞台。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和专业群布局,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专业与岗位的融合度,加强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提高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推动“三教”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课程建在产业链上,加强实践性教学,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育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实训基地,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积极打造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推动订单培养提质升级,推进与行业领先企业在共同育人各个领域深入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搭建产学研推用基地,培育师生创新团队,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思政筑基,培育青年学生“以德为先、德寓于技”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应做到既高站位,又接地气,突出青年学生群体发展需求,强化价值塑造力和工作感召力。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培养模式,形成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为路径的思政工作体系,以卓有成效的思政工作为学生涵养高尚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鲜明的精神底色。
深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深化青年学生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教师讲党史、青年读书会等活动,把道理讲透彻,帮助他们形成深刻理性认同;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进支部、进团课、进社团、进网络,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和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我为同学办实事”“团员实习生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特色化、品牌化。
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全体学生制度。为学生上好“四课”,做好“三讲”,即上好党课、团课、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做好国旗下的讲话、军训动员讲话、毕业典礼讲话,切实将思政工作做到学生中间。
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筑牢思政课主阵地,着力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拓宽育人载体,探索研究性教学和多样化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形成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分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紧密对接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寻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最佳契合点,注重融合工匠精神,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特别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规范培养,注入做好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
坚持强化成果导向。建设精品课程,打造示范课堂,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教案课件和教学案例,并能面向社会推广。
打造文化育人阵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常态化、精品化举办道德讲堂和文化讲堂,广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红色经典照我心”“传统文化修我性”“青年自律促我醒”“法治意识塑我型”“日常规范护我行”班集体活动。教书育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指南,引导教师把各门课程的教学落实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也要把科研和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高职教育正逢盛世、重任在肩。要真正把职业教育办成“灵魂工程”,让职业教育各环节都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力量,为青年学生改变人生命运、实现终身发展、参与祖国建设架桥铺路,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