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深度

“庭院经济” 大有可为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在不少乡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功能,演绎多彩角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这是“庭院经济”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首次亮相,将成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发展方向。

作为增强脱贫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措施之一,庭院经济被寄予促进富民增收、产业兴旺、增加食物供给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厚望,但在过去却是提及不多的农民增收发展路径。

“过去,庭院更多体现在生活品辅助生产、社交和休闲方面,经济功能属性并不强,因此,发展庭院经济对乡村发展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通过挖掘庭院的休闲功能,形成乡村旅游的新场景,是一个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方向。”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黄向说。

“如今,庭院经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由起初的以种养、园艺、手工业占绝对,演变为目前的一、二、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子飞表示。

庭院经济小而全,形式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庭院养殖模式、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庭院休闲模式等多种类型,很多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刘子飞认为,发展庭院经济是农民增收、乡村扩绿增长的有效渠道和重要抓手,有利于农民充分挖掘房前屋后闲置资源、盘活沉睡的资产,化解农户劳动力冗余问题。庭院经济尤其是城郊地区的庭院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庭院经济将成为乡村振兴新方向。黄向认为,发展庭院经济的关键是营造“新庭院”,应具备以下至少一种特征。

一是可以吃。农产品是乡村经济的重中之重,“土的东西”“农民自己吃的东西”,比如自养鸡鸭鹅及蛋品,晾晒的腊肉,新鲜的蔬菜,本土的农特产等“庭院食物”往往城里人趋之若鹜,庭院可以成为“本土农产品的线下销售店”。

二是可以玩。庭院是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制作小木凳、磨豆腐、扎灯笼、补渔网等对城市有儿童的家庭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通过适度营造,开发成旅游体验型产品,孩子们可以在庭院中获得快乐的童年。

三是可以静。庭院中的一张躺椅、庭院咖啡、庭院茶吧等对许多城市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向往,也可以实现独处的愿望。

四是可以聚。庭院也可以是一些小型聚会的场所,小型公司团建,小读书会,小音乐会等,在乡村庭院感受不一样的体验。

刘子飞认为,庭院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商业化、组织化、规范化。一方面,紧盯消费群体需求,创新经营方式,促进融合发展,提供高质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庭院经济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庭院经济经营农户的培育,强化发挥合作社、基层组织、企业等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提升庭院经济组织化程度。此外,规范商业资本在庭院经济有序发展中的作用,统筹运用支农惠农尤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促进庭院经济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同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庭院的具体要求,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切口和更多可能性,但要让小庭院焕发出更大活力,实现产业化发展,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规范引导庭院经济发展,并不是每个乡村都具备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所以,地方在推动庭院经济发展时不要搞刮风运动,更不要一刀切,一哄而上。要顺应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其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化、差异化、融合发展理念,发展庭院经济要尽量避免选择像大田作物这种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的业态,而是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主动融入当地主导特色产业链当中,做大做强。

(本报综合:新京报 新华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廊坊日报 农民日报等)

2023-03-2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5135.html 1 “庭院经济”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