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深度

庭院经济:从“小而精”走向“广而深”

内蒙古扎赉特旗杏花村村民正在制作柳编产品。

庭院经济

指的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去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入手,支持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的产业兴旺,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还能帮助农民提升技术与经营水平,拓宽发展渠道与创新手段。可以说,中国农村庭院经济是缓和人多地少矛盾,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小院中自给自足的农作物到市场流通的农产品,从院落里满足温饱的农家饭到休闲娱乐的周末餐,原本不起眼的农村庭院成了进军城市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帮助农户足不出户打通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依靠特有的资源禀赋,解决市场问题,小庭院不仅能够开发出经济效益,背后还蕴含着从“小而精”走向“广而深”的无限可能。

“葫芦爷爷”的生意经

农村庭院里的秘密

去年十月,在廊坊三河市杨庄镇鲍各庄村一处农家小院里,村民王付广在采摘成熟的葫芦,别看院子不大,大大小小的葫芦,足足结了上千个。王付广说,他种了两年葫芦,最大的有一米长,最小的仅手指大小,“眼瞅着葫芦全订出去了,差不多能有3000多元收入。”

“村民只管种,村里负责卖。”鲍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成介绍说,村里成立了工艺葫芦合作社,吸引村民返乡,深挖范制、烙画等葫芦深加工技术,使葫芦售价倍增。“2021年,依靠葫芦技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王成说,现在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十分高涨,已培养30余户种植葫芦,种植品种多达10余种。

农民在自家小院发展葫芦种植、花卉栽培、景泰蓝加工等特色产业,足不出户就能富了口袋,这让村民们个个美滋滋。其实,像三河市这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实例,在河北还有很多。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手工编织、手工包装、电商带货、果蔬种植等形式多样的致富庭院,截至2022年8月底,曲阳桥镇已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37家,带动上百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廊坊香河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行“小庭院、大经济”模式,把村民们的小庭院做成菜园子、养殖场、手工作坊等,采取“公司+村街+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手工产业,充分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公司的产品及销售渠道有效结合,让庭院经济逐渐成为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聚宝盆”。

近几年,庭院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农村地区立足实际,引导农户发展多种庭院经济模式。庭院经济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正在不断融入新的定位与内涵。

在小口径上做大文章

促进乡村发展,兼顾农民需求

作为乡村经济的微细胞,庭院经济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独立的主体又能够像细胞一样复制分裂,产生规模效应。庭院经济中的庭院,在狭义上可理解为房屋的前庭后院,广义上还包含了乡村的公共区域与闲置区域,比如村里公共的广场和村头村尾的空地,都可以泛指乡村的庭院。

当前,庭院经济有多种模式,既可以单一经营,也可以综合发展。第一种是种植养殖模式,也是比较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方式,更贴近传统农业,投资低而收益高。第二种是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第三种是园艺模式,农户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珍稀蔬菜、园艺盆景等,兼顾环境美化与效益。第四种是加工业模式,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第五种是休闲产业模式,围绕城市生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等服务。此外还有智慧庭院模式,以智慧喷灌系统、智慧电商平台、庭院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来吸引游客。

庭院经济的优势主要在于高效资源利用与生产结构调整。一方面,庭院经济以家庭为核心,促使农村劳动力利用闲暇时间以及发挥闲置土地资源作用,优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拓展致富渠道。另一方面,庭院经济根据家庭需求可以在一块土地上,同时进行种植、养殖、沼气池等综合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循环,集种养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和加工业等多业态并举。

庭院经济的概念与模式早已有之,在一些地方已经有所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对脱贫地区与脱贫人群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发展庭院经济将会成为他们创收的良好途径。庭院经济虽然是相对小规模的经济,但可以涉及的产业很多,例如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一旦形成规模,还可以雇佣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受到政策吸引的返乡创业人群,回到脱贫地区从事庭院经济相关创业,如果能利用好自身的发展理念与经营能力,既能实现自我雇佣,也会极大地带动周边农户与脱贫地区的发展,带来正向的社会效益。

庭院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要再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近几年很多乡村都已经做到山美、水美、环境美,但是人气还是不够。要实现乡村经济产业的特色化,吸引更多消费,需要进一步开发培育基点,而这种基点的营造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农民家庭需求,也就是所谓有温度、有情感的乡村振兴,给予农民家庭和乡村精细化、精准化的帮助,用庭院来做产业融合就成为很适合的着力点。能够为农户带来保障的同时,又赋予他们一些新的理念。庭院经济的投入小,甚至很多投入是带有实验性的创新,一旦实验获得成功,农民获得收益,可以再慢慢导入周边产业,形成产业化或者合作社性质的发展。

庭院经济背后的点与面

扩充产业维度,寻求协同效应

庭院经济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以点带面,将立体农业与乡村氛围美学融入地域产业特色,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助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想要发展庭院经济,要对村子的基本条件有评判,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可达性,通过可达性可以将村庄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种是城郊村,不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去额外建设,这个村子周边的路网已经比较完善了,村民驾车十几分钟甚至骑自行车就能到达城市。第二种是稍远的近郊村,距离城里几十公里左右,游客出游时可以做到吃个晚饭再回来,非必要不用留宿,也能感受到安定的乡村生活氛围。这两种模式的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因为本身比较容易获得人流与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庭院经济的打造重点在于如何规划提升,开发更多的乡村特色面,包括创新周边产品,建设智慧庭院等等。第三种村庄是距离城市需要一个小时以上车程的,在打造庭院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打造村里的住宿条件与打造成本间的平衡问题,也需要一定的宣传和核心竞争力来引流。第四种是更加偏远的乡村经营庭院经济,虽然立体农业中的种植养殖条件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本地没有特色旅游资源,就更需要国家与社会力量对庭院经济做精细化发展的帮扶,可以考虑通过与单位、企业建立对接关系。

说到底“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天然特质,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小而精”背后蕴藏着“广与深”的产业维度。“广”是说,庭院经济可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横向联合,形成协同效应。“深”是指,庭院经济可以向深加工方向挖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庭院经济能有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这种发展的进程往往是以一个小而精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点,由于它的高价值和特色性,这个基点能够衍生出加工、文创、休闲旅游等更多附加价值,通过立体的产业融合逐步去扩大经营规模,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到吸引更多其他产业深入结合,庭院经济发展的口径更宽阔,前景更广阔。

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卫生环保不可缺,发展支持标准化

庭院经济在生产环节中面临着标准化的问题,怎样更好解决生产环节的排放污染,使庭院经济绿色化发展,同时保证生产农产品的绿色发展问题,确保农产品符合“三品一标”的标准,一方面需要注重特色的地标产品与服务。因为其规模小,用地又在自家房前屋后,属于“超轻型”的种植养殖与加工开发,加之很多庭院经济搭载了休闲、文旅产品,消费者对庭院本身的绿色环境、产品的健康有机就有一定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解决加工环节的卫生合格与排污问题。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与垃圾处理都已得到很好提升,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原来印象中的无序状态走向有序,从自发走向规范。现有的生活污染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也可以很好地直接应用到庭院经济生产中,毕竟庭院经济规模小,污染和垃圾的处理体量不会很大。

化解庭院经济的标准化和绿色化问题,不能割裂来看,二者相辅相成,既提升庭院经济的发展水平,又能保障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产品的标准化,如果生产过程的投入物能够标准化,就能够在不增加投入物,特别是化学投入物的情况下,保障产出水平,这样也能保证庭院经济的生态效应。产品的标准化既能够提升产品的商品性,又便于开拓电商等新的流通业态销售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增加,体现了庭院经济的绿色生产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庭院经济的尝试在乡村成功落地,经验中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和参考。乡村庭院经济的重大潜力在于能通过促进小口径的产业融合,帮助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尤其对于农民实现收入增长、创造致富新途径有重要帮助。发展庭院经济,要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以市场化为导向,立足于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基点,通过立体的产业融合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地方形成特色产业,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在未来,庭院经济在乡村的发展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2023-03-2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5134.html 1 庭院经济:从“小而精”走向“广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