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望长城

晨光芒(纪实文学)

荣乌高速新线。

□刘世芬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外,一片绿茵茵的草地,穗端连成浩瀚的金黄。风吹草低,隐现一块木牌,上书“晨光芒”。

晨光芒,一株别致的草。第一眼看到它,独特而盛大,迅速被我简单释义为“清晨的光芒”。其实木牌上还有几行小字:“学名芒,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木,遍布山地、丘陵、荒坡原野,常常组成优势群落。”说是草木,却并非平常所见的漫山遍野的小草,纤挺的叶片上遍布斑马状纹路,单株细长,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那一派沉稳的熟绿和淡定的明黄,除了美感,还极具某种荡涤心胸的气势。它植根草丛,却又自带光芒,风行草偃间,引人绵绵的思绪。

那几天,我正在雄安新区荣乌高速新线采访。在定兴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副局长边征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时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常伟,正坐在一张杂乱的办公桌后,身体前倾,面部冷峻,双唇紧抿,神情凝重。他在与人交谈,正认真倾听……“画外音”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分秒必争。以至于他整个人看上去难掩疲态,头发直立且蓬乱,川字纹深深地印在双眉之间——能不疲惫吗?!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20年4月20日凌晨,地点是小朱庄镇政府,镇党委书记办公室。拍摄者正是边征。

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常人实在不值一提,但对于荣乌高速新线却千钧一发:荣乌新线穿越定兴县境内15.6公里,就是从小朱庄镇常家营村进入定兴的。自从项目立项,15.6公里范围的地上附着物拆迁成为重中之重。战线长,工期短,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只能边施工边拆迁。

尽管“五加二,白加黑”的提法早已引发某些争议,可是遇到荣乌新线这样的工期要求,这位“县官儿”注定又要上演“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了。边征清晰记得,那段时间常伟经常与“高指办”一班人频繁往返于小朱庄镇拆迁所涉村庄,一天的忙碌结束,晚上来到镇政府,就拆迁进度调度问询、情况汇总,开完会就到了凌晨两点多。

修路的前期工作,涉及问题太多太复杂。作为主管副县长,常伟把配合项目筹建处清点登统、土地组卷、大田作物清表等工作交给了县交通运输局。田间地头,高温酷暑,常伟遥控指挥,仅一个月基本完成路基清表和临时占地工作,创造了全省高速公路占地拆迁的新速度。

这些年,全世界都领教了中国的“基建狂魔”,当我们走过荣乌新线所经的定兴县域,深切感到,“基建狂魔”给国家带来的是惊人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必然承载更多,其中离不开百姓的理解支持,当然更有常伟这样的“些小吾曹州县吏”超常规的夙兴夜寐。

其实,定兴县的涉雄安道路工程,除了荣乌新线,还有北河大桥改造工程、容易线公路顺接段、定兴连接线与高碑店市汇通街连接工程。在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又兼具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中,人文历史厚重的定兴县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荣乌新线项目还有一位持筹握算的“金管家”——吴越。

荣乌新线有限公司财务融资部经理吴越,用他的金融智慧推进和保障着荣乌新线的“雄安速度”和“雄安质量”。

手握项目的财政大权,在外人看来无比风光,其实甘苦自知。那种责任、压力、焦虑,非常人能够想象。正如平常人的居家生活,柴米油盐,事无巨细,能做一个称职的“管家”,是机遇更是挑战。“雄安新线属于国家千年大计,能够参与其中是多么荣耀的事,我们有一个勠力同心、作风过硬的团队,大家能够在国家的战略大局下共事,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殚精竭虑,因而此生无悔。”吴越说。

作为雄安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一线主要组成部分,荣乌新线的通车期限由三年缩短为一年半(除去疫情影响,只有一年多)。时间紧迫,团队组建时,各部门总管的人选极为重要,而财务融资部经理人选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时,51岁的吴越已先后在全国多地的民营企业中从事审计、法务以及投融资工作,也在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具备财务融资部所需要的谈判、议价以及对外交往、市场分析、信息研判等方面丰富的经验。

上任的第三天,因一件棘手的事儿,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一点。这样的加班加点,拼命加油干的态势,让吴越始料未及:以前自己在民企加班加点不算什么,一家国企竟也搞到这么晚?紧接着,连续三四天都是在零点以后开会,这让吴越体会深刻:国企已不再是想象中的“混日子”了。他之前所做的工作,能够保证资金数字正确及时即可,但荣乌新线项目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部门管理、筹资融资、财务核算、资金监管、配合审计、内控提升、团队建设、支付审查、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这一切都需要他这个部门经理做进一步的环节分解和流程细化,相应分工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协办人、复核人。而这,对他的金融知识、操盘能力甚至信息分析能力都形成极大挑战。吴越这样“界定”自己的工作:“作为部门主管,不仅要让公司利益最大化,更要安全最大化,还必须保证用款的及时性。”

与这一系列挑战同时到来的,则是对个人体能的高强度检测。那段时间,公司开展劳动竞赛,两周只能休息一天,有时这个“一天”也不能保证,基本上全天候工作。幸亏吴越一直坚持运动锻炼,身体还算强健,最后跟年轻人一起扛了下来。假如整个项目是一条船,财务融资部就是发动机,吴越巧妙利用雄安金融洼地效应,并在考虑诸多还款、利率下调、协定存款、融信使用等因素之后,财务融资部为公司增加利息收入6000多万元。

无人机航拍之下,荣乌高速公路新线的各个标段,混凝土桥面铺装作业、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泗庄枢纽互通、白沟河特大桥合龙,一台台轧路机、一个个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他们的日常用度,都离不开吴越这个“财务大脑”。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珍贵的记忆。

除了“财务大脑”,荣乌新线还大量“借用”科技大脑。在雄安新区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现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路基填筑技术咨询团队。

修建一条长寿命路面,让道路的生命力更加持久而顽强,这是每一位筑路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永久路面”即:满足基层使用40年以上,其他面层使用25年以上及不产生结构性破坏,表面层除日常养护外,需要重铺或加铺的周期在12~15年。经过专家计算对比、调研分析,荣乌新线各结构层采用大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三层沥青混凝土中胶粉含量分别达到30%、40%、50%,并铺筑了7.86公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全厚式柔性基层试验段。

“永久路面”决定了路基处理的极高标准,而荣乌新线遇到的恰恰是软土路基,这使得特殊路基处置成为重中之重。荣乌新线采用引进“外脑”的办法,通过招标选择路面咨询单位,利用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指导项目建设。在省内外众多科研机构中,被选中的就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这一项目的,正是以研究员吴立坚为负责人的四人咨询团队。

作为路基咨询负责人的吴立坚早年从天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从事道路工程及岩土工作领域的研究多年,在特殊路基的填筑、路基与路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造诣颇深。

接到任务后,吴立坚带领四人团队根据荣乌新线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材料来源等要素,密切结合雄安新区的实践经验,运用“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克服软基、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周期短等困难,采取“大事儿当场报,小事儿进报告”的高效沟通机制,同时制定了定期巡检→灵活报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监督整改→回头复检的闭环工作流程,以及“雁过留声,抓铁有痕”的工作制度,强有力地保障了荣乌新线路基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尽管荣乌新线不像山区那样有隧道、坚石等,但从施工角度看,复合地基处理占了很大比重,加之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造价昂贵、技术标准高,对路基变形与稳定性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使得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变形与稳定性控制成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在进场前,吴立坚团队通读图纸,查阅了大量地勘资料和设计文件,对荣乌高速新线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殊岩土地质段落,软基段落、高填方段落、低填浅挖等段落进行重点梳理,做到了成竹在胸,对薄弱环节进行提炼整理,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超前预判。

吴立坚团队所遇到的棘手难题就是为土质“补钙”,让软土达到荣乌新线的路基高质量要求。换填、强夯、搅拌桩、预制管桩等的应用,成为这一方案的具体体现。

作为交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亲临一线,参与祖国建设、新区建设、投身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吴立坚感到无比的荣耀。他带领团队不辱使命,通过扎实的理论、过硬的本领和专业周到的服务,为祖国献上了一条满足雄安新区建设需要、满足世界前沿标准、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的高性能、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添一枚金灿灿的奖章。

而千千万万像吴立坚一样的高速公路参建者,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大地山川描绘出一幅幅高速公路的壮美画卷。作为建设者,目睹车轮疾驰在坚实而优美的高速公路路面,特别是在满目繁花或秋叶尽染的季节,行驶在高速公路魔幻般的车流中,仿佛他们的诗和远方,一并到来。

你若问我:爱花,还是爱草?

花多妖娆,谁会爱草呢!可是当我见到晨光芒,竟觉得它那震撼的美并不输于花:霞光万丈中,将自己的顽强、坚韧、仁爱,广施大地。那一种昂扬的美,照亮他人,温暖世界。

这分明就是面前这些雄安新区的建设者啊!看似“草莽”之人,却隐于草际,安于草芥,又拥有自己的奋斗之路、山高水长。倘若把他们比作“花”,我至少是犹豫的,他们本人也未必接受。在我心里,他们就是那丛丛片片的晨光芒。

有些草,其质并不逊于花。他们的光芒,正在照亮越来越多的人。

(作品刊载时有删减)

2023-02-2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3002.html 1 晨光芒(纪实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