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绕“1+2”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将清洁能源产业与特色产业、文旅产业相结合,不断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围场下伙房乡探索出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新模式,即利用光伏板下空地种植苍术等中药材。“咱们村在省信访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扶下,在荒坡、荒山上建设了两座光伏电站,其中84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10万元,315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18万元。”下伙房乡八号地村党支部书记孙印说,光伏电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38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像八号地村这样的光伏村共有176个,全县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
除了绿色能源产业与本地农业相结合的“农光互补”模式,围场还将绿色能源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发展“牧光互补”,将土地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用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