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学工 通讯员周海霞 王新文)从新疆库尔勒到河北邢台,从西北边陲到华北古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急诊,守住了将要失明患者最后的“光明”;跨越3500公里,河北对口援疆又新增了一个感人故事。
11月10日,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住院的新疆巴州某企业患者于女士难掩内心激动,双视网膜脱落后的重新复位让她再次看清了眼前的一切。“我的眼睛治好了,眼前的景象又回来了,谢谢河北医生,如果没有对口援疆渠道,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眼睛就真保不住了。”
10月初,患者于女士常常感觉视力模糊,原以为是休息不好,就自己尝试着点眼药水、少用眼来改善视力,可没过多久,她的视力就下降到什么都看不见了。得知情况后,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河北省眼科医院立即开展专家远程会诊,诊断结果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由于拖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限期手术,治疗越及时,术后恢复越好;如果贻误治疗时机,严重的可能致盲。10月31日,在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石家庄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巴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调下,患者于女士通过跨省急诊绿色通道,从库尔勒市来到了位于邢台市的河北省眼科医院。
“当时患者来就诊的时候,眼压已经非常低了,随时有失明的危险,根据患者病情我们立即为她进行了药物治疗及术前准备。”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医师张武林说。
由于手术复杂,技术难度高,11月8日由该院院长王莉菲主刀,通过微创琉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在一个半小时内的紧张救治后,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第二天,在揭开纱布后患者于女士的视力就达到了0.3,当即就看到房间的一切。“冀疆两地深情厚谊,医术精湛播洒千里,这一次的经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援建新疆、河北省援建巴州各项惠民政策带给巴州人民实实在在的扶持与帮助。”于女士说。
据了解,自河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巴州以来,已有7名眼科专家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若羌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眼科诊治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眼科诊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眼科医生。
“河北省通过二十多年的医疗援疆,让巴州各族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诊治技术,而且还密切了冀疆各级医疗单位的联系,加深了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援疆干部、巴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炜说,下一步河北省医疗援疆工作要围绕巴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当地各族人民的期盼需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组团式”“托管式”医疗援疆,深化河北与巴州各级医疗机构的对接协作,全面提高巴州各级医疗诊治技术,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