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献军
“牛村要不‘牛’,老王不走人”,这是邯郸市肥乡区信用联社驻该区牛村第一书记王建勇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对牛村干部群众立下的军令状。
今年是王建勇连续驻村的第五个年头,他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怨无悔,带领驻村工作组,坚持吃住在村,深入调研走访,树立了“经济发展树标杆,基层建设争一流”的工作目标,把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变成了团结奋进的优秀党支部;把贫穷落后的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牛村工作队和他本人先后荣获省、市“先进驻村工作队”,区“优秀个人”“最美扶贫人”称号。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进一步提升村“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王建勇组织村干部推行“夜谈+夜访”机制,实现了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等着干”到“主动干”的转变,工作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使村“两委”干部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工作能力。他还帮助村里制定了发展规划、村规民约,健全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转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将乡村振兴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自觉行动。
乡村要振兴,硬件提升不可缺。工作队进村之初,牛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王建勇带头捐款并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对出村口、主干道、次干道、小街巷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街道3000米,治理坑塘3个,清理垃圾2300立方米,栽种国槐、核桃、白蜡等树木1500余棵……牛村基础设施从无到有,逐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结合当地实际,王建勇和工作队先后为村里建设西红柿大棚、葡萄大棚、食用菌大棚十多个。目前,该村1180亩耕地,建大棚近600亩,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全融合,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覆盖。
驻村工作要想做好,除了办好村里的“大事”,也要把百姓的“小事”办好办实。
“这次多亏了你们驻村工作队,要不是你们帮忙,我家的蘑菇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卖出去……”说话的人是村民马怀增,他口中念叨的工作队正是信用联社驻牛村工作队。
原来,驻村工作队最近走访脱贫户时,了解到村民马怀增新成熟的3000余斤大棚蘑菇销路遇到了困难。王建勇迅速联系了食用菌加工厂,并发动亲朋好友在网上帮助销售,蘑菇很快销售一空。
类似这样的“急难事”,王建勇做的还有好多: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急需资金,他积极帮助办理小额贴息贷款;学生上学有困难,他帮助办理学生教育救助手续;五保户家房屋漏雨,他购置石棉瓦帮忙修缮加固房顶……
王建勇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牛村要不‘牛’,老王不走人”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