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绿色低碳导刊

抓“大”不放“小” “旧废”变成宝

本报讯(通讯员庞英德)“这些零部件还能二次利用。”“这个修一修,刚好还能用上。”在开滦唐山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洗煤厂检修车间,检修员曹立春在一堆废旧零部件中一边“寻宝”一边念叨,像这样的场景在山矿公司早已成为常态。

下半年以来,山矿公司强化现场管理,把降成本作为一项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修旧利废就是节约”的理念,把节约挖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引导员工从不浪费一个螺栓抓起,在源头上做实做细成本管控。同时,山矿公司提出加强物资修旧利废管理,完善修旧利废项目评审机制,引导员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立足岗位和工作实际,不断挖掘废旧物资的剩余价值,切实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

翻开修旧利废台账,里面详细记录了修旧利废的设备名称、型号、原值、修复费用、节约费用,同时注明了验收合格情况。在台账的最后,有一行亮眼的数字:三季度,山矿公司合计完成修旧利废41项,产生价值62.48万元。

“以前某个设备坏了,就去领新的,现在第一反应不是换新的,是看还能不能修好再利用。”山矿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

修旧利废就是节约,首先要学会算“精细账”。每个月底,山矿公司都会根据员工自主完成的修旧利废项目进行分析、评审、总结,把员工在成本管控、修旧利废等方面的“金点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定期给员工予以奖励,切实激发全员投入到创新创效工作的热情与活力。

走进加工制修中心机加工车间,现场作业人员正在对回收的棚梁、螺栓、螺母等进行重新修复。“让旧品‘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该中心书记李景坤算了一笔账:“我们这个月仅修复螺栓就为公司减少投入24万余元,别看都是一些小东西,‘芝麻’虽小,但‘利润’却看得见。”

为了充分挖掘废旧物资剩余价值,最大限度减少新材料投入,山矿公司完善了《物资回收及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废旧物资回收、修复、领用台账。为修旧利废项目制定了系统的检查、鉴定、验收、评估、奖惩考核流程,做到“每月有回收、每月有奖励”。并按照区队、班组层层分解指标,做到精打细算,让废旧设备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及周转率。

2022-09-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3774.html 1 抓“大”不放“小” “旧废”变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