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庄国泰

营造安全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防灾减灾工作,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永恒课题,更是气象工作的国之大者、责之首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广发、频发、重发、并发。近30年来(1990年—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人员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有效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韧性。

报得准,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生命力。天气预报准确率高,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支撑,应急处置才能有力有效。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部门始终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致力于持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持之以恒加快气象科技创新、织密气象灾害监测网、强化数值预报技术攻关、健全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体系,努力做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预报报得准、服务零失误。

发得早,更好发挥“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让气象灾害“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以防为主、寓防于治、未发先防,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目前,我国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建设初见成效,重点灾害预警不留盲区,能提前40分钟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多部门共享共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终端服务矩阵,76类预警信息可在5至8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

用得好,与多部门联手筑防线。气象部门不断完善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总体制度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围绕全链条和各领域明确各方责任;细化实化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联动处置、效益评估等举措,为护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我们坚持开放合作,不断完善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重点涉灾部门的常态会商机制,共同研判气象及其衍生、次生灾害影响,联合发布气象衍生、次生灾害风险预警产品,提高灾害风险预警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随着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各类因灾损失进一步降低,为生命救援打出提前量,力助全国粮食生产屡获丰收,通过灾害风险管理为经济生产提供支撑保障,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逐年下降……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不断凸显。

2022-09-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2794.html 1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