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绿色低碳导刊

干勇、毛新平二位院士为我省钢铁产业发展支招

打造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样板”

本报讯(记者李代姣 王守一)在8月13日举办的河北普阳钢铁集团高质量发展规划暨《202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现场,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毛新平,二位院士结合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真知灼见,为推动河北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干勇认为,要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打造“钢铁产能联合体”。

“‘钢铁产能联合体’以电商平台、产业物联网为手段,质量、环保、成本大数据分析为工具,通过政策优势吸引企业和产能加入,分步骤实现产能协作、技术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形成优势产能的集约化运行管理。”干勇解释说,在联合体中,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综合研判市场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最终,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流程最优、信息最快、智慧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高效指导生产,避免恶性竞争。

干勇表示,河北钢铁产业体量大、管理水平高,产业发展优势显著。他建议,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同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构建“钢铁产能联合体”,在全国打造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样板”。

针对建立低碳冶金技术路线,他表示,应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推动节能与降碳同步深入;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对标国际先进,开发利用CCUS技术;研究推进氢能利用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

毛新平表示,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的责任重大。当前,钢铁工业面临减量发展的挑战,企业应该冷静思考与应对。一是将“双碳”作为统领企业未来发展的总抓手,要注意废钢资源将成为企业激烈竞争的低碳资源。二是扩大眼界,整合社会科技力量为己所用,构建更强大的创新体系。

毛新平提出,“双碳”背景下,钢铁产业面临一定压力。河北钢产量大,钢铁企业多,要在转型中把握机遇,根本在于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他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整合京津乃至全国的优势科技力量,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服务河北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减排降碳。

毛新平建议,河北钢铁企业相对较分散,需要通过提高集中度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具体来说,可由头部企业带动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企业共同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022-08-26 干勇、毛新平二位院士为我省钢铁产业发展支招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2103.html 1 打造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