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大食物观,“大”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大”到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大”到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可以预见的是,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老百姓想吃啥就有啥,即使想不到的也能吃到。
事实上,国人的一日三餐早已告别传统的“老几样”,到菜市场走一走,去超市看一看,满眼都是未曾见过的新品种。尽管不知道这些新品种叫什么名字,却深深被它们“很好吃的样子”所吸引,已成为不少人相同的感受。
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是“幸福”的重要支撑。说到底,大食物观,连着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连着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满足,不论是从现阶段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我们都要坚持向大食物观要幸福。
树立大食物观,当然不是忽视传统食物,鸡鸭鱼肉米面油,这些传统食物关系的可是吃饱问题,无法确保吃饱何谈吃好,所以传统食物还要继续生产好、保障好。“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可以说一个都轻视不得,必须牢牢抓在手上。
树立大食物观,关键心中要装着“大”,一切从保障人民群众“吃好”出发。食物无处不在,就看有没有发现食物的眼睛和生产食物的本领。林子里有竹笋、坚果等许多农产品,关键要用科学生态的办法,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提升森林农产品产量。还有昆虫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饲养过程中不用增温和降温,可减少能耗,帮助应对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造成的粮食问题。食用昆虫好处不少,关键得去开发研制。有食物的地方食物能否被发现,能产生食物的地方食物能否得到生产,这是大食物观下面临的重要挑战。
食物品种不断丰富,这是不争事实。只要心中装着“大”,想方设法去“要食物”,保证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实现各类食物的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