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共享发展 建设“幸福之城”

即将入住安置房的居民展示钥匙。

今年72岁的容城县罗河村张广怀和老伴去年11月搬进了容东新家,他用“一步登天”来形容自己的新生活。“这里文化活动站、养老驿站、学校、医院等设施齐全,我和老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多享受一下美好生活。” 张广怀说。

坚持民生优先,建设共享发展幸福之城。省委、省政府和新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让新区百姓适应新区发展、参与新区建设、共享新区发展成果,托举起新区百姓“稳稳的幸福”。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

雄安新区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引入全国各地,特别是京津冀优质资源,首批疏解高校加快落地。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通过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合作、组团式帮扶及辐射带动,雄安新区的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已有多所各级各类学校与京津冀优质学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

2月24日,启动区西部高中项目现场,四架塔吊挺立,机器轰隆。教学楼工程项目工人正在用切桩机切割CFG桩,风雨操场项目工人正在铺碎石褥垫层,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北京城建集团西部高中项目经理汪蛟说,他们自2021年12月初进场,目前,现场施工人员共计355人,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高峰时预计每日达800多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启动区规划实行普及高品质、贯通式培养的基础教育,建设高中4所、初中6所、完全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17所、幼儿园35所。

未来启动区将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

姬会然就近就诊北京专家。

57岁的姬会然常年受口干、头晕、失眠等病痛困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对容城县中医院展开对口帮扶,两地医生会诊后为其开具药方,大大改善了姬会然的症状。

北京妇产医院帮扶容城县妇幼保健院,派出11名专家常驻容城。去年8月,一名产妇情况危急,派驻专家组全力抢救维持住患者的生命体征,最终将其顺利转往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得到救治。

北京市支持建设的雄安宣武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2021年7月一期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加紧外立面和二次结构建设。

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利,雄安新区大力提高医疗水平,截至2021年,京津冀累计90家知名医院共派出429名专家,对口帮扶新区医疗卫生机构。

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雄安,很多当地百姓找到了植树造林的新工作。容城县李郎村的邸永华将自家的9亩地交给新区合作造林后,到村附近的大清河片区打工植树。树栽好了,邸永华就地转岗成了护林员。“每天收入100元左右,9亩地每亩每年还有公益金1500元。”

雄安新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大力实施就业职业培训工程,2021年完成补贴性培训29018人次,社会性培训46483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8万元,提供创业服务6958人。

近日,雄安新区印发《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具有雄安特色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

帮扶传统产业向电商方向转型发展,强化培训工作和孵化功能,培育网红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现有创业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在现代设施农业、生活性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等方向引导新区群众创业就业。

社会保障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容东片区是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这里率先开放2家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容东片区弘文花园小区居民高茂申已经82岁高龄,“我们老两口每月发养老金2300元,生活可好了。”他的幸福感也是新区老百姓的共同感受。

目前,容东片区已入住3万余人,1700栋建筑全部交工后将容纳17万人。这里地面上窄路密网,车辆全部地下行驶,如何保证一路畅通?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秉鑫说,他们正在开展地下5G基站建设的研究,不久将实现车辆地下导航。

本报综合 稿件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 河北日报

2022-04-0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4046.html 1 共享发展 建设“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