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

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初一公里”

——来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启示②

□谢鑫名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的足迹,这样的两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张桌子,听取群众意见;他还时常骑自行车下乡,群众看着这个干部亲切,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他说。习习春风、涓涓细流,如今,这种亲民、务实的民主作风,在燕赵大地蔚成风气。

正定县正定镇有一个“人大代表之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现在正在着力打造“选民能串门,串门有接待,接待有回音”的群众之家。镇上有条街因为拆迁遗留问题,出现了100多米长的“卡脖路”,交通拥堵不堪,群众怨声载道。有群众将问题反映到“人大代表之家”后,有关部门立即召集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并撰写建议,很快就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群众纷纷点赞。

同样,为及时解决民声诉求,廊坊市搭建了“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邢台市打造了“百姓议事厅”平台……一项项生动鲜活的基层民主实践,将服务的“窗口”前移到群众中间,把聆听诉求的耳朵贴到百姓身前,让民情民意处在萌芽状态时,就能及时被职能部门发现和解决。由此想到,比起过去常说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不妨更关注疏通“最初一公里”,即把倾听民声诉求的“管道”下沉到群众身边,把职能部门的服务下沉到基层,让百姓需求与政务服务真正形成有效对接。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需要坚守一颗初心。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以及街道、社区的“说事室”“说事点”,廊坊市将民声诉求汇集成“点”,再分发到相关职能部门,责令其上门服务办理。要坚守住这样的初心,就必须扎根在群众身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来办。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需要秉持一颗真心。近日,邢台市信都区团结小区居民薛广志出门晨练,发现前几天破损的道路修好了,这正是“百姓议事厅”平台发挥了作用。目前,邢台市已经组建了8500多个线上“百姓议事厅”微信群,相对应的是各县(市、区)至少一个“部门集中办”微信群,两者快速对接,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上下贯通的系统正常运转,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用心守护。民声诉求以琐碎事居多,如果党员干部不以为意,或是响应迟缓,就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需要保持一颗恒心。据报道,某地一户村民的10多亩景观树苗圃被烧毁,当事村民称,事发前苗圃周边被人倾倒了大量生活垃圾,多次反映无果,直到火灾发生。民声诉求有的看似复杂,实际简单;有的看似简单,却很复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时刻擦亮眼睛,主动发现问题,随时把脉问诊。

小细节体现大民主。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民声中心”,建在群众需求的“最初一公里”上,既畅通了民主的渠道,又丰富了普通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反映了人民愿望,维护了人民权益,增进了人民福祉,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022-03-09 ——来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启示②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2616.html 1 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初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