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近一段时间,就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进行阐述,对这一关系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指引。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双碳”背景下,煤炭产业要不要发展?怎么发展?如何确保能源安全?
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审议现场,来自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贾润安代表,就煤化工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了发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方向,我们要尽全力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贾润安代表表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总书记谆谆嘱托:“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何立峰说。
当前,国内煤炭和电力供应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立足国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于稳经济、保民生至关重要。
“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也会不可避免继续增长。“推动‘双碳’短期内不能放弃传统化石能源,更不能背离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关键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代表认为,要一手做“减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办事情一定要掌握这么一个原则,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近年来,欧洲大力淘汰或限制煤炭发电,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可再生能源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随之凸显。
何立峰介绍,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时,周边煤电企业坚持先立后破。“这将带动周边清洁高效的煤电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
温枢刚代表说,华电集团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按照“先立后破”的要求,将风光电作为公司中长期增量主体,积极发展水电,持续推动煤电功能调节型电源定位,积极谋划和稳妥拓展储能、氢能等新兴业务发展,布局低碳减碳零碳技术。
(记者安蓓、高敬、张辛欣、熊争艳、刘夏村、戴小河)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