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匠心筑梦冬奥 至臻至美延崇

▲ 司乘人员在延崇高速的服务区内,可尽享智能化服务。

▲ 延崇建设者。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进入张家口崇礼赛区的公路主通道,随着延伸工程和赤城支线的通车,延崇高速项目实现全线通车运营。建设过程中,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筹建处(简称延崇筹建处)落实“四个办奥”理念,用技术力量和精细化管理,将绿色、品质、智慧示范工程目标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今年,为做好冬奥会交通保障,项目还相继进行了隧道消防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冬奥礼仪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北京冬奥。

时间轴·大事记

2017

3月27日,成立延崇临时筹建处。

6月底,参建单位进场。

7月5日,首根桩基开工。

2018

7月4日,二炮特大桥全幅贯通。

12月20日,主线路基全部贯通。

2019

5月15日,龙泉口特长隧道双洞贯通。

8月2日,太子城1号桥钢结构全部完成。

8月8日,砖楼特大桥主桥钢桁梁合龙。

9月6日,世界最长公路螺旋隧道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双洞贯通。

9月22日,杏林堡特长隧道双洞贯通。

10月19日,棋盘梁特长隧道双洞贯通。

11月30日,松山特长隧道左洞贯通。

12月28日,主线通过交工验收。

12月30日,主线通车。

2020

11月28日,延伸工程长城岭特长隧道双洞贯通。

2021

1月22日,延伸工程翠云山隧道双洞贯通。

4月22日,延伸工程翠云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完工。

6月25日,延伸工程及赤城支线通过交工验收。

8月31日,延伸工程通车。

9月26日,赤城支线通车。

【品质延崇】 匠心智造精品示范路

驱车行驶在9月刚通车的赤城支线上,车辆非常平稳,没有丝毫颠簸。“尽管是支线,但建设标准却丝毫不比主线低。”延崇筹建处工程办主任韩秀杰介绍,延崇高速河北段的路面平整度被控制在0.5以内。

“延崇高速要求平整度达到0.6毫米,高于国家1.0的标准。”山西路桥八公司延崇高速Z3标项目经理秦戈说,这个高标准给施工带来极大考验,一开始他并不理解。后来,延崇筹建处多次强调延崇高速的建设意义,进一步说明工程品质的重要性,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确保参建各方严格履行质量安全责任。

“我们投入了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严格控制各项路面摊铺工序,并多次给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全力将质量意识强化给每个工人。最终,赤城支线的路面平整度达到了0.5,部分甚至达到了0.4。”秦戈表示,如果不是延崇管理中心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永远也达不到这个成绩。“在延崇项目,我们树立了路面施工标杆,很多项目都来参观学习,我们也借此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秦戈说。

翠云山隧道是延伸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单位工程。该隧道全长8.4公里,是河北省最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直径8.6米、深422.5米,为河北省最深高速公路竖井。隧道穿越两大断裂带,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我们优化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斜井+支洞方式实现长隧短打,将隧道隔成8段,开挖工作面多达20个,全力推进施工进度。”韩秀杰说。经过四川路桥Y1标、中铁隧道局Y2标两个参建单位的精心施工和辛苦付出,历经20个月的艰苦鏖战,翠云山隧道贯通,创造了河北省公路隧道掘进多个第一。

突破翠云山特长隧道的建设瓶颈后,延伸工程和赤城支线的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从2019年4月延伸工程开工、2019年7月赤城支线开工,到2021年6月25日两个项目高分通过交工验收,6月30日具备通车条件,比计划工期提前了6个月。

延伸工程和赤城支线高品质建设,主线自然更不能放松。为将延崇高速打造成“车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观道路,今年4月延崇筹建处开展了主线品质提升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品质工程建设的基础。延崇筹建处处长于建游介绍,在延崇高速河北段建设过程中,延崇筹建处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体系,坚持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推广使用标准化施工工艺和专业化设备等。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公路行业科技创新的浪潮不断奔涌向前。延崇高速通过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开展微创新活动和科研攻关,推动工程品质更上一层楼。项目累计创新工艺工法114项;共开展了43项课题研究,其中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的绿色节能与防灾关键技术研究开创了行业先河。

【平安延崇】 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屏障

延崇高速河北段地质复杂、桥隧众多,高空作业和特长隧道施工风险高,对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极大挑战。

延崇筹建处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建设过程中,项目坚持贯彻安全生产和“党政同责”两大方针,深入落实实施合同管理、划分主体和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纳入工程建设管理考核范畴、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狠抓重要时期和时间节点的隐患排查整改、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人防和技防并举八项措施。

项目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专项行动,制定并全线推广安全讲评台制度,开展“岗前5分钟”安全培训,建立安全体验馆,积极推广使用隧道、桥梁、路基施工成套机械,组织多种应急演练及隧道施工隐患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等,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

2021年年初,正值延崇项目建设最后冲刺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延崇筹建处始终将“一盘棋”思想贯穿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织密防控网,筑起高速公路一线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安全施工生产,人员是基础。项目采用点对点运送方式,实行人员分批进场,全员核酸检测,并做好进场人员的大数据筛查、体检、隔离、健康监测、消杀、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延崇筹建处制定《2021年施工计划及资源配置方案》,加快延崇高速延伸线和赤城支线工程建设,结合剩余工程量,按照1:1.5比例配好配强各个标段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1月22日,翠云山隧道双幅贯通,延伸工程最后一个控制性工程被攻克,成为延崇筹建处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随后,在延崇筹建处的统一部署下,各参建单位春节不停工,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最终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安全生产并不是终点,延崇高速还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更好的交安设施,全力保障行车安全。例如,在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设置旋转桶护栏,与波形梁钢护栏相比,旋转桶护栏在导向性和吸收碰撞能量方面性能突出,可以避免以往交通事故中车辆与传统护栏“硬碰硬”情况,减轻事故后果,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隐患无大小。只有从严、从细、从实,将安全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工程建设全周期、全时段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切实筑牢安全屏障,才能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于建游说。

【智慧延崇】 科技赋能 让群众出行更美好

“您已超速,请减速慢行。”“请不要压线行驶。”在金家庄螺旋隧道崇礼方向,一个1米多长的橘色长方形盒子在隧道顶部来回“跑动”,并不断提醒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

“这是移动式隧道监测系统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在隧道内沿着专用轨道24小时巡查,大约9分钟就能跑完一趟,又快又准。”延崇筹建处信息中心主任吴建波说。

据介绍,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3D激光雷达扫描模块,可实时采集和监测隧道内环境及交通运行情况,并对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它还搭载了红紫外复合型火焰探测模块,能够探测隧道内火点情况,为隧道应急救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未来,该设备还将用于隧道智能养护,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和确保巡检人员的安全。

上述事例是延崇高速河北段智慧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智慧公路为代表的智慧交通建设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22个交通强国试点任务领域之一。延崇高速是交通运输部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延崇筹建处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前沿智慧科技融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打造“智慧交通工程”、建设“人性化智慧大道”,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舒适、更美好。项目在北斗卫星信号全覆盖和综合应用、全线桥隧智能检测全覆盖、车道精确定位、山区运营车路协同、螺旋隧道智能综合诱导与管控等方面进行示范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高速出行,最重要的是安全和通畅。在延崇高速河北段,雨雪天封路、前方事故拥堵等常见“高速痛点”统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实时路况提醒、事故快速应急处置、灾害自动安全预警……无处不在的智能化让人不由地感叹路变“聪明”了。

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系统是延崇高速河北段“聪明”的“大脑”,移动式隧道监测就是其中一项功能。吴建波告诉记者,为积极构建新基建的运营场景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延崇高速河北段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车路协同一体化、北斗定位综合应用、道路桥梁监测等试点建设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智慧公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智慧1标项目经理高军操作电脑,进入路网综合管理平台,打开四维实景仿真系统,屏幕上显示出一幅动画:一辆辆“卡通”小车行驶在路上,点选任一车辆,车辆信息和行驶情况等一目了然。高军告诉记者,四维实景仿真系统可以将延崇高速上的实时路况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进行智能化统一监管,并实时发布事件预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对车辆进行跟踪定位是智慧公路的一个重要功能,能有效保障重点车辆安全快速通行。”吴建波说。通过综合利用摄像机、雷达、高清卡口、特征识别单元以及气象监测站等手段,延崇高速河北段实现交通运行状态、车辆状态、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能够自动发现、跟踪、分析事件,并通过车载智能单元、路侧智能基站通信和服务平台统一决策等,实现安全、效率两类13个应用场景的数据互通,为奥运转场车辆提供交通保障。

智能化的服务不仅在路上,在停车区和服务区同样可以体验到。在延崇高速全线,所有停车区入口处都竖着“P空位XX”字样的电子显示屏,一眼望过去便能知道有没有空余车位。这是智能停车引导服务系统,实时监测停车位使用情况,对沿线公众进行发布引导,减少司乘人员停车等待时间。此外,服务区内,智慧卫生间、智慧亭、无障碍设施等处处可见……

“目前,延崇高速智慧公路试点建设项目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年底前将正式投入运营。”于建游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延崇高速的便捷畅通不仅将服务于冬奥会交通保障,还将给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别样出行体验,为出行保驾护航。

【生态延崇】 以绿为底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风景

春赏花、夏避暑、秋登高、冬戏雪,沿着延崇高速可到翠云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这里风光旖旎,四季皆有美景。

翠云山是张家口市崇礼区森林最为茂盛的核心地带,也是滑雪场集中的核心区域,未来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滑雪聚集区之一。翠云山隧道就在此下穿而过。在自然景区内部施工,绿色、生态环保要求极高,延崇建设者坚持“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通过修建绿色廊道、采用围栏隔离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破坏,隧道施工采用早进洞、晚出洞和机械化施工,最大限度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建成后的翠云山隧道,洞口镶嵌在植被完好的山体中,洞内照明灯具可自动调节亮度,映衬着顶部蓝天白云的图案。

于建游介绍,翠云山隧道和金家庄螺旋隧道照明均采用了连续灯带形式,灯具为色温可变的、倾斜配光的LED隧道专用灯具,既可以避免司机疲劳驾驶,又节能低碳。

“无论设计建设时还是最终的景观呈现上,延崇高速河北段都凸显了绿色发展理念。”于建游表示。

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品质示范工程,在延崇高速建设过程中,延崇筹建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低碳节能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本”的高质量绿色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之初,项目就以“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为原则,倡导节约资源、减少土地占用,通过设计优化和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对接,在驻地选择、临时便道、临时用电、取弃土场选择等方面尽量实现永临结合。据统计,延崇高速河北段扩展修复当地乡村道路达45公里,通过优化设计、调整上边坡和服务区布置,主线减少永久占地约113亩。此外,项目桥梁桩基开挖、隧道开挖用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路基填筑施工中利用沿线废矿渣450万立方米,隧道出渣共约1100万立方米,全部用于路基填筑、防护排水、填沟造地等,46万立方米清表土全部利用,建设完工后植被恢复率达100%。

要“绿”也要“美”。行驶在延崇高速河北段,道路两旁郁郁葱葱,不时有鲜花点缀其中。这是该项目采用一坡一设计的成果。截至目前,延崇高速河北段完成周边绿化面积6300亩,栽植树木65万株,全线形成了道路及站区全覆盖、无裸露的绿化效果。

随着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延崇高速河北段聚焦“双碳”目标,践行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推行节能设计,在服务区设置充电桩和加气站,服务新能源汽车;隧道通风、照明采用综合节能与信息管理一体化系统,配合LED等节能灯具、纳米防污涂料等新型材料,结合局部灯光布设,达到了绿色节能、经济美观的效果。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探秘怀来明长城、泡赤城温泉、到崇礼滑雪、感受冬奥小镇……建成后的延崇高速串联起沿线多处自然风景区和人文景观,带给司乘人员一连串视觉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2021-12-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7883.html 1 匠心筑梦冬奥 至臻至美延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