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数智”引领文旅产业升级

——看数字化如何赋能我省智慧旅游发展

阅读提示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业如何健康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产业需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从一部手机游景区到线上看展览、线上看非遗,数字化发展为我省文旅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在我省部分景区,“云”旅游、沉浸式游乐项目等技术的应用,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更有品质的体验。今年,我省将继续丰富智慧旅游产品,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赋能 旅游业强劲复苏

带上VR眼镜,欣赏烟雨楼和文园狮子林的实时美景;手持智能弓箭狩猎,体验皇家木兰秋狝……承德避暑山庄在景区博物馆、文园狮子林、烟雨楼建设了3个5G基站,成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覆盖5G信号的5A级景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数字科技正在全面融入旅游产业。“抢抓发展机遇,我省将推动新基建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扩大新基建在文旅产业的落地应用,构建更有效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形成精准的旅游发展新动能。”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12日,为实现5G赋能更多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在内的10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5G+文化旅游被列入5G应用重点领域。数字技术赋能之下,“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持续加速。

布局新基建,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河北在行动。

“河北文旅5G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成立一年多来,以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紧跟新基建和智慧文旅发展新趋势,研究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前沿应用,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助力文旅产业疫后恢复。

形式多样的云旅游,激发出智慧旅游的新潜能。河北省景区适时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5G、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正在为旅游业装上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芯”, 促进文旅产业强劲复苏,行业恢复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目前,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河北数字旅游体验展”,通过数字创意设计与艺术空间的结合,将河北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湖光山色、浓郁的民俗风情用数字场景展现出来,并通过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从视觉、听觉、嗅觉、触感等多方面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新奇体验。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游客达23.5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7%,较2020年同期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为1.95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70%,较2020年增长208%。

以“数字基建”赋能智慧旅游,让文旅产业插上科技“翅膀”。智慧文旅的建设,是“数字经济”与“文旅经济”碰撞融合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探索“一机游”模式

加速文旅融合

石家庄赵女士计划暑期带孩子出游,打开“乐游冀”微信小程序,预约购票、地图导览、精选路线、游玩分享等服务信息一应俱全。最让她感到贴心的是,“乐游冀”平台将分时预约管理系统与河北健康码打通,推出了线上预约一码通,预约成功页面直接显示健康码,便捷高效。

今年3月,我省新上线“乐游冀”(一部手机游河北)从优化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整合了河北省景区景点、公共文化场馆、旅游企业、旅游服务设施等百余类行业信息,共建设6大模块,28个子模块、66项服务类别,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需求,打造河北智慧旅游新体验。

去年底,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表明,完善升级河北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一部手机游河北”生态体系,提升旅游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到2022年,全省4A级以上主要旅游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旅游景区。

作为智慧文旅的应用,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上线了“一机游”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智慧化建设,改变文旅行业的传统模式,也打造城市的文旅新名片。

据业内人士分析,智慧文旅平台近两年集中出现,是基于需求所产生的时代必然,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其一在于项目都是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营;第二点在于都是‘一中心+N平台’的发展模式,一中心多指大数据中心,N平台方面各省份有所区别;第三点是周期都为三年期;第四点在于投入巨大。”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河北邀约——2021全国旅行商大会暨河北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活动在京举行。8大主题、5大重点旅游目的地,500条精品线路发布,500套文创精品展示,全国100强旅行商“送客入冀”。

据了解,这500条精品旅游线路囊括了河北精品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特色美食、文创和旅游商品、酒店住宿、交通行程等,为游客提供最为详实和便利的出行参考。

“京津是河北最主要的省外客源市场,京津市民的旅游消费需求非常旺盛。河北各地多在距京津1-2小时交通圈内,京津周末到河北旅游人数在持续增长。”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荣丽说,“河北省近年来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项目,为各地游客旅游河北提供了更优的选择。”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定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5个基本原则、8项重点任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

“十四五”规划则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专栏中明确了“智慧文旅”建设内容。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一再得到政策加持,“互联网+旅游”前景被业内看好。

打通数据壁垒

提升产业价值

疫情加速了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智慧文旅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关联,上升为新发展格局。

秦皇岛智慧旅游公司以“一网三平台一中心”为核心内容,创新打造“放心游”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共享交换与大数据中心对接了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涉旅数据,采集移动运营商、OTA、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等涉旅数据,从运行监测、精准营销、产业分析、公共服务4个维度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已累计分析处理5大类共计1.6亿条数据,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提供旅游决策参考,实现了旅游决策的有据可依、科学高效。

“我们一直在推动更多技术门槛从有到无,让更多数字服务从前端走向后台,最大化智慧管理和服务效能,建强‘数字屏障’,打通数据壁垒,提升产业价值。”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密智控的背后是长期的智慧化积累和投资商在内的市场主体积极建设数字平台做优品质,最终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壮大,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认为,智慧文旅涌现出一批引领行业进步的典型,是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平衡发展的结果。

可以说,“智慧文旅”对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打破了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壁垒。在智慧平台上,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经营情况和游客诉求,经营者可以根据产品动态分析市场需求,消费者可以追溯商品、反馈诉求;同时快速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网红打卡点层出不穷。

作为新兴领域,智慧文旅在其快速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腾讯文旅总经理宋可心指出,对大数据的聚合和应用是智慧文旅行业的重要内容。实际上,积累和打通行业数据方面,有时很难推进,是行业的一大难点。

以景区为例,景区与景区、相关企业之间的数据很难打通和共享。

数据共享使用,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建立行业标准。打通游前、游中、游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智慧文旅一定是和智慧城市、数字智慧化管理、数字政务等结合在一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旅、数字文化、数字政府的指导政策,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制定更加具体的政策和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共享数据和服务。

“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等智慧化水平。”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释放创新发展的强劲信号,对智慧文旅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近期,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多个角度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编后

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勃兴以及智慧旅游的创新实践,将有效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科技与文旅产业相互赋能,成为传统观光经济向综合体验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文旅产业的智能化、智慧指数直接体现为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数。

文化旅游消费的优势不断释放,产业战略地位凸显,看起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智慧文旅,还需要在深度、广度、效度方面不断拓展和延伸。

“科技创新支撑,进而模式创新,实现应用创新,是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也没有弯道可以超车。”专家建议,文旅人需要更加主动地推进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既要增强科技判断力,也要提升行业领悟力,更好地增强创新执行力。

(本报综合新华网 中国文化报 河北日报等)

2021-08-06 ——看数字化如何赋能我省智慧旅游发展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1141.html 1 “数智”引领文旅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