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红色旅游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如何挖掘潜力走上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尤为重要。
红色旅游满足了人们出游的需求,还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振兴了乡村旅游发展。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依托红色旅游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旅游商店等,解决了8万多人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提出,鼓励各地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老区人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说:“目前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显著拉长,各地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住宿、餐饮、交通、红色教育、红色文创、乡村休闲等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态势。”
吴若山建议,应从供给侧、需求侧、产业链三向发力、精准施策,形成面向人民需求、面向时代特色、面向未来趋势的红色旅游现代产业体系,其核心是加快提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建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民族象征性、区域辐射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要素集聚,上游加快红色文化创新、创意、创优步伐,中游加快红色科研、管理和应用水平,下游加快红色资源、渠道、设施、服务和品牌建设,打造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高效率的红色旅游现代产业链条。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红色旅游未来可以在更多方面加大创新。例如,借助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新媒体等多种手段,提升红色旅游的艺术化和趣味性。开发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创意设计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红色旅游兼具红色教育和旅游活动的双重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价值功能,不仅是新时代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