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红色旅游如何丰富多彩

6月12日拍摄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游客在井冈山参观。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6月13日,参观者在平山县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参观。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位于平山县的中央统战部旧址。 新华社记者 李梦娇 摄

参观者进入涉县一二九师陈列馆(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6月13日拍摄的平山县西柏坡纪念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阅读提示

红色旅游已由红色向丰富多彩发展,其巨大的融合性,不仅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也与其他旅游方式相融合,促进了包括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并催生了一批新的旅游产业。

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河北特色红色研学课程,按照“旅游+教育”的宏观框架,通过课程体系的形式植入红色旅游研学之中,是一篇亟待做好的大文章。

红色故事本身就是超级IP。如果利用好现代化多媒体,AR、VR等新技术,还原革命遗址和历史场景,让游客“参与其中”,构筑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必将促使更多河北红色景区火起来。

面对快速增长的青少年研学市场需求,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对所管辖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以抗战文化为背景,以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发展史为内容,根据红色游学不同学龄阶段,开发了“当一天八路军”“穿越封锁线”“战争中走出的科学”等三门课程,策划组织了“鲜花祭英雄”“小记者老区行”“追寻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足迹”等11项主题活动,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进行了具体化的生动阐释。

在井冈山许多红色景点里,游客常能遇到小小义务讲解员。这些被称为井冈山上“红色小百灵”的孩子,隶属于“小红军宣讲团”。听同龄人讲党史故事,带给红色研学游游客很大的触动。如今,这个“小红军宣讲团”已成为井冈山红色旅游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也有一群“小小讲解员”,“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已发展成为集历史、人文、口才、演讲、形体、礼仪、外语、形象展示于一体的青少年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实现了学校“课堂教育”、博物馆“实物教育”、文化遗产“实地教育”的有机融合。

眼下, 红色旅游已由红色向丰富多彩发展,其巨大的融合性,不仅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也与其他旅游方式相融合,促进了包括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并催生了一批新的旅游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创新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威海湾内的刘公岛,自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上, 该景区实现“由静向动、由白到黑、由岛向海、由观光向体验”发展模式的深层次转变,按照“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思路不断完善文旅产品体系。

在红色游产品开发上,刘公岛景区以“旅游+”为载体,通过满足不同客群的多样化、市场化、定制化需求,提升游客对文化、体验、休闲、品质的体验感,近五年来,刘公岛年均接待研学旅游累计10万人次。

在河北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燕赵儿女用赤诚热血续写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留下许多革命遗迹和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如抗战时期的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冀东南的“敌后武工队”、冀西山区的“地雷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战”等,无不表现出慷慨悲歌、英勇豪壮的燕赵风骨和红色精神内涵。这些红色故事本身就是超级IP。如果利用好现代化多媒体,AR、VR等新技术,还原革命遗址和历史场景,让游客“参与其中”,构筑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必将促使更多河北红色景区火起来。

学游结合让红色文化动起来

从“跟着课本游绍兴”的旅游大主题,到做好学游结合的红色文章,绍兴市的红色旅游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往年鲁迅故里的游客大多以参观景区为主,中小学生也往往是来鲁迅故里参加‘三味书屋·鲁迅故里’研学游活动居多。但2018年年初,从我们开始筹划‘鲁迅与共产党人’专题大讲堂开始到今年3月正式运营,鲁迅故里的游客群体中多了党员这个特殊群体。”鲁迅纪念馆讲解员、研学游组组长陈孜颖介绍。

“鲁迅与共产党人”专题大讲堂,主要是通过五四时期、大革命时期和反文化围剿时期三个阶段来讲述鲁迅的一生和28位共产党人之间的故事。这一今年3月新增的研学项目已经接待了13批游客,成了不同企事业单位党员活动的又一新选择。

跳出固有模式,让红色旅游不再“格式化”,让红色景区走下“讲台”,走进每一位游客的生活中。浙江旅游人的创新改革,深化、新化在方方面面,用不同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原来红色旅游还能这么“玩”。

我省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大省,现有红色资源800余处、开放景区160多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家,每一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河北特色红色研学课程,按照“旅游+教育”的宏观框架,通过课程体系的形式植入红色旅游研学之中,是一篇亟待做好的大文章。

旅游节会+国际合作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印发的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将联合京津举办文化旅游体验季、非遗联展等系列大型文旅活动。利用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京津冀旅游资源交易等平台,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促进京津优质文旅资源向河北集聚。组织“百年辉煌、红动河北”系列活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提档升级;高标准办好第六届省旅发大会,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模式,打造“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旅发大会新样板;着力提高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重点推出八大主题旅游线路、十五大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宣传一批独具“河北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叫响“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

一场场的旅游节会,成了宣传红色旅游的重要窗口。

在这方面,湖南省的经验值得借鉴。2018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当年7月22日在平江县举行,“红动潇湘”万名党员扶贫自驾平江行、百名将军后代平江扶贫行动……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活动,把革命老区平江的红色文化送到了海内外。其实,这样的红色旅游文化节,当地已经办了15年,从2004年开始至2018年,红色旅游文化节一次次革新,一次次更精彩,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已成为湖南省旅游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著名品牌节会活动。

以旅游为载体,一次次的国际合作,把湖南的红色文化送出了国门。连续三年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组织,参加中俄红色国际自驾游活动,打造了从毛泽东家乡到列宁家乡中俄红色旅游国际精品线路……通过连年举办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交流系列活动,中俄双方入境旅游快速发展。2017年,湖南省接待俄罗斯游客45426人次,同比增长3.77%。

国内跨区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也成为大趋势——为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上海、嘉兴、吉安、瑞金、遵义、延安、石家庄等地文化旅游部门共同开展“从初心之地到圣地之旅”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并发布了主题线路产品。

(本报综合)

2021-06-1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7954.html 1 红色旅游如何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