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做好政治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转化,将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深水区挺进提供支撑和保障。推动国有企业政治理论学习成果实效转化,要着重落实在思想教育上,体现在制度创新上,彰显在人才培养上,践行在服务员工上
□王向辉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做好政治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转化,将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不断向深水区挺进提供支撑和保障。现阶段做好国有企业政治理论学习成果实效转化,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成果转化落实在思想教育上。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必须加强思想教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企业发展核心要素,创新思路、谋划举措、提升效果。一是强化政治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持续构筑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引导广大员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二是强化文化培育。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加强企业文化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分量,坚持以文育人、以文铸魂,积极培塑符合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特色文化,用先进文化凝聚力量、引领发展。三是强化群众教育。加强形势任务宣传,正确解读企业内外部发展形势,广泛宣讲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增强员工与企业发展休戚与共的职业情怀,汇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把成果转化体现在制度创新上。为保障企业实现高质量、长远发展,必须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成果体现在制度创新上,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一是坚持来源于实践。把卓有成效的好经验、好方法系统地、规范地固化下来,形成制度,为制度创新提供历史佐证。二是坚持借力于科技。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手段,摸索事件发生的历史规律、发展趋势,为制度创新提供风险预判。三是坚持问计于群众。不断拓宽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通过听取群众声音,收集来自一线的效果反馈,加强制度改进和完善,为制度创新提供先进导引。四是坚持做实于提炼。把制度创新作为基础性、长期性任务来抓,围绕安全、生产、经营、党建、廉政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收集、整理和汇总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制度,及时修订更新企业内控制度汇编,让制度创新为企业长治久安、行稳致远服务。
把成果转化彰显在人才培养上。深入学习组织人才工作政策理论,尽快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企业管理者肩负的使命和担当。一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二十字”标准,从政治素质、群众基础、考察测评、业务能力、任用程序等多方面明确选用标准,加强观察培养,探索建立更加完备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公平、激发活力。二是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创造性和贡献率作为评价人才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大力推行和持续优化考核手段,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逐级考核管控,不断增强人才评价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好待遇、事业、荣誉“三项激励”,由传统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静态考核向“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动态考核转变,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把成果转化践行在服务员工上。深刻领会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求国有企业坚持以员工为中心,倡导有感管理、以情教育、以理服人,推进更高水平和谐企业建设。一是领导带头示范。从两级班子做起,在思想上强化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根植服务理念,积极落实好下基层对口联系点制度,融入员工群众当中,听呼声、纳建议、解难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健全制度保障。从员工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员工医疗救助制度、员工信访代理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一系列群众工作制度,推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晋档升级。三是丰富服务载体。围绕破解难题办实事设计攻关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依托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会、走访调研等渠道,把握员工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