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以绿色低碳引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的确定,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度影响,更带来了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对河北钢铁行业而言,实现“双碳”目标已具备坚实基础,近中期低碳发展的重点仍将以结构降碳、技术降碳和社会协同降碳等为主,深挖现有产业结构和工艺流程的节能潜力,推动装备升级、结构调整、产品提升,推动行业整体低碳升级

□冯 超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首次提出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

“双碳”目标对钢铁行业影响深远

作为我国制造业31个门类中的碳排放大户,钢铁行业不仅要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还要承担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继续加快提升的紧迫任务。钢铁及其下游用钢行业还将面临“碳经济”下的国际竞争,钢铁行业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势在必行。但也应该看到,“双碳”目标的确定,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度影响,更带来了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实现“碳达峰”目标并持续降碳,粗钢产量是决定碳排放总量的直接因素之一。从生产结构角度分析,铁前工序成本、能耗、碳排放量占比均超过总量的60%,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强度在2.0tCO2/t-s左右,而采用全废钢电炉的短流程生产仅为0.4-0.6CO2/t-s。短流程对长流程的替代及废钢对铁水的替代,能实现能耗及碳排放量的双下降,将成为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碳”目标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下游用户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高强高韧、耐蚀耐磨、耐疲劳、长寿命等钢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结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能在满足产品功能性的同时,减少原料使用量,实现减碳化。提升产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等可能会造成钢铁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但是对于满足下游用户低碳需求,实现社会协同降碳将做出积极贡献。

可以预见,绿色低碳钢铁产品将成为下游用户的首选。生命周期清单(LCL)和生命周期评价(LCA)将成为量化钢铁产品碳排放和碳足迹数据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全球认可的标准和方法。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包括储能、节能、绿氢等技术也将获得更多的创新和市场发展空间。能源行业的“革命”也将对钢材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如光伏用钢、风电用钢等。氢能的利用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着力点,钢铁行业也将在输氢管道、氢能储运装置、燃料电池核心基材等金属材料领域开展专项攻关,支撑氢能产业发展。

河北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已具备坚实基础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省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是推动实现钢铁行业提前碳达峰及2030年全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河北钢铁行业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等一系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举措,赢得了落后装备彻底淘汰,优势产能有效发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逐年提升的健康发展局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后装备已基本退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施以来,河北省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僵尸企业”全部出清,低端和无效产能全部退出,装备大型化水平、设备能效水平显著提升,优势产能得以有效发挥。

实质性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实质性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已形成河钢和德龙两家产能在4000万吨以上、首钢一家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集团,以及津西、敬业、冀南和纵横等产能超过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产能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低碳发展,统筹制定方案、合理调控产能产量、推动技术进步并保障资金投入。

超低排放改造进度领先,耗电环保设备已投入运行。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底,河北省86家钢铁企业(含短流程钢铁企业)中,77家企业已完成固定源超低排放改造,76家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改造,57家企业完成清洁运输改造。2020年10月1日起,河北省现有钢铁企业执行《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2021年3月,《河北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发布,提出加强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等全面超低排放改造,2021年年底前在产企业全部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

牢固绿色发展理念,以超前意识引领超前行动。河北省钢铁企业的绿色发展意识始终处于全国前列。首钢京唐、首钢迁安、德龙钢铁等企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验收;河钢集团制定低碳发展路径,积极开展氢冶金;全省已有十余家钢铁企业被评为绿色工厂,钢铁行业绿色化水平整体提升,形成了绿色低碳新业态。

对河北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建议

对河北钢铁行业而言,近中期低碳发展的重点仍将以结构降碳、技术降碳和社会协同降碳等为主,深挖现有产业结构和工艺流程的节能潜力,推动装备升级、结构调整、技术研发储备、产品提升,推动河北钢铁行业整体低碳升级。

有保有压,科学调控产能产量。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合理控制粗钢总量。在制定压减任务时,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对不同能效和碳排放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控。不单纯以设备大小界定落后产能,而以通过系统的绿色指标作为界定落后的标准,限制并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高碳排放的落后产能。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进行装备低碳升级改造,挖掘设备降碳潜力。鼓励碳排放强度高的钢铁企业和装备退出市场。充分发挥先进企业和低碳产能的优势,使行业整体设备能效水平提高,各工序单位产品煤炭消耗水平和电力消耗水平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下降”。

鼓励适时发展短流程,推动结构降碳。河北省钢铁企业以长流程为主,2020年,河北省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为22903万吨和24977万吨,铁钢比仅为0.917,低于全国范围0.833的平均水平。产能置换的实施过程中,只有石钢和新武安鑫汇两家企业由长流程工艺转为电炉短流程工艺。结合河北省工艺现状,未来发展电炉钢、降低铁钢比,实现结构降碳仍有很大潜力。

应结合国家政策,鼓励企业一方面增加现有电弧炉、转炉的废钢铁使用量,消化现有废钢铁;同时改变现有工艺流程结构,以电弧炉取代高炉转炉工艺,大幅度降低铁钢比。实行更加严格的产能置换要求,在进行减量调整、工艺装备升级、区域产能转移过程中,有序引导企业逐步向非高炉流程方向调整。

研发推广共性创新技术,实现技术降碳。加强低碳共性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构建低碳冶金技术库,系统梳理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现状及趋势,为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导。支持和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低碳技术,深挖现有工艺节能降碳潜力;鼓励企业进行高能效转化工艺和装备的创新开发及应用,以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研发示范前沿低碳冶金技术,逐步攻克氢能冶金、绿氢制备、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的技术壁垒和成本壁垒,实现冶金工艺流程变革,改变煤炭对于钢铁生产的不可替代性。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从能源供应角度出发,着力突破低碳绿色技术约束,解决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和能源资源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制约问题,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清洁电力和清洁能源支撑。围绕全省碳减排目标,因地制宜,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氢能尤其是绿氢产业。科学分析清洁低碳能源在钢铁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占比。

调整工艺结构、优化原料结构、改变能源结构,通过增加电炉钢占比、降低燃料比、提高废钢比和球团比、提高二次能源利用占比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等途径,逐步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煤炭消耗,降低煤炭占比。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和减量替代,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促进全社会协同降碳。鼓励钢铁企业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促进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钢铁产品应用。推动绿色消费,以新建公共建筑为重点,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加快免镀锌、免涂装、长寿命的稀土耐蚀钢等代表性绿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加强满足不同应用情景的高性能能源用钢研发,支撑未来能源转型。

加强行业间协同配合,促进行业融合和产城融合,发展循环经济。鼓励钢铁企业向社会供应余能余热,减少下游用户化石能源消费,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能源协同优化。量化钢铁企业和钢铁产品对社会协同减排的贡献,给予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深挖全生命周期降碳潜力,实现社会协同低碳发展。

应用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实体企业转型。河北省虽然未纳入碳排放试点区域,但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首钢、河钢、新兴铸管等企业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CER、绿色债券等不同的绿色金融手段,实现了对节能技改和绿色发展项目的支持;承德地区利用森林碳汇资源,积极参与北京碳市场交易。

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强化绿色金融对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引导。鼓励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发起设立低碳发展引导基金,投资于钢铁碳交易市场或节能降碳项目。鼓励技术创新,针对低碳技术试点示范、低碳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支持钢铁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相关方共建钢铁绿色金融生态圈,共享资源信息、项目信息、融资服务、咨询服务等,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及碳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应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设定目标,从持续推进节能减排、超低排放等现有工作着手,按部就班,有序推动,加强与上下游行业、国内外各种资源的协同,充分利用好政策、技术、金融等手段,推动河北省钢铁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21-06-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7675.html 1 以绿色低碳引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