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安新区启动“学党史 转作风 强机制 提效能”主题实践活动,将通过启动“党史集体学习一刻钟”活动、宣讲进基层活动、征集“微心愿”等13项重点主题实践工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引导新区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动员激励新区党员干部以昂扬的姿态投身新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孙文宾)记者从雄安新区5月7日召开的作风建设暨“学党史 转作风 强机制 提效能”主题实践活动启动大会上了解到,新区通过启动“党史集体学习一刻钟”活动、宣讲进基层活动、征集“微心愿”等13项重点主题实践工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引导新区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动员激励新区党员干部以昂扬的姿态投身新区建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创新丰富学习载体
在党员干部自学基础上,新区注重创新丰富学习载体,开展“党史集体学习一刻钟”活动、主题诵读和征文活动、宣讲进基层活动。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教材,新区推动各级党组织利用开会前、上班前的15分钟时间,组织党员干部以适宜方式,集中学党史、读原文、谈体会,交流分享思考收获。以“百年党史 经典诵读”为题,新区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诵读音频,在“书香雄安”微信公众号开展评选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个人学习体会、身边党史记忆等内容,在“书香雄安”公众号评选展示。
他们组建党史专家宣讲团、先进模范宣讲团、高校理论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理论志愿服务队和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等六大宣讲队伍;实施“百姓名嘴民星”孵化计划,按照1×20模式,培育孵化百姓身边宣讲名嘴、草根民星,在基层打造一支不走的党史宣讲队伍;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工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宣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不断扩大党史宣讲覆盖面。
打造比学赶超平台
新区举办“雄安创新大讲堂”和观摩交流活动。按照领导点题、干部答题的模式,推动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深入学习思考本行业、本领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打造思想碰撞的熔炉、作风砥砺的赛场和比学赶超的平台。围绕新区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实际,他们倡导各级党组织走出去,通过参观学习,认清差距,找准努力方向;推动各级各部门举办本行业本系统工作擂台赛,通过交流展示、现场评审,打造比拼业绩的“大舞台”、激先敦后的“赛马场”。
优化工作体系和机制
新区推动形成一批体制机制,集中出台一批政策举措,坚持问需问计于民,强化监督检查。
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区对照本地本部门项目清单,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通过建章立制,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着力优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工作成果常态长效。
他们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信访等方式,向服务对象征集工作清单,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他们把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聚焦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大力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坚持公开问效
新区开展媒体晾晒、“互联网+监督”,征集“微心愿”,在媒体设置主题实践活动专栏,及时反映“学党史 转作风 强机制 提效能”工作动态和各级各部门做法成效,发现宣传推荐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通报批评一批漠视群众利益、办事不力、久拖不决的典型案例。
他们通过开设“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或意见建议,对作风建设领域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线索,核实查证后,公开曝光,并面向基层群体、疏解单位、参建企业等不同群体,持续收集“微心愿”,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