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嘉宝果就是其中一种。“嘉宝果树的白色小花全都开在树干上,果子自然也就长在树干上,吃起来有山竹、番石榴、释迦和凤梨四种水果的味道。”河北泓润林木种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淑艳介绍,这种水果原产地在巴西,目前园区的嘉宝果树有700多株。
王淑艳说,跟嘉宝果树一起来到这片园区的还有杨桃、菠萝蜜、木瓜等20多种南方水果以及一些南方观赏性植物。
“这些热带植物,除了用来作为研学科普参观,还用来培育其他项目,比如‘生态餐厅’,在餐厅里就可以欣赏热带风光。”王淑艳说。
第二站:技术探秘
——“物联网”精细化管理
地点:弘润生态园火龙果示范区
在热带植物种植园区的墙壁上,记者发现了很多小孔。王淑艳告诉记者,这是用来调节湿度的“湿度墙”,“像芭乐、琵琶、杨桃等热带水果需要棚里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要达到60%,我们要随时调节温湿度,比如湿度不够时,就需要从这些小孔喷水汽。”
那谁来精确测量棚里的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让热带植物好好地长在北方呢?这个“技术员”就是“物联网”。
热带植物温室大棚内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例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适宜条件, 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适宜条件。
整个温室大棚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就用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生态园区的培育员,培育员们在中控室的电脑上可以随时观察到棚内的各个参数。
“物联网很方便,植物的需求也会有声光报警信息,科技感十足,这能让热带植物‘安心’长在棚里。”王淑艳告诉记者。
第三站:致富引领
——“绿招牌”带着农民奔小康
地点:弘润生态园无花果示范区
今年35岁的曹达是鸿润生态园无花果培育员。7年前,他看到家门口建起了生态园区,迅速报名来“学艺”入职。
“无花果较耐旱不耐涝,新梢生长和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但长期受渍或积水重的环境就容易生病。”经过7年的学习,曹达已经成了“土专家”,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他都可以治好。今年,他培育的无花果产量已经近4000斤,这都是技术日益精进的证明。
泓润生态园的建立,不仅让周边山村的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收入也从原来的年均4500元,增加到3万元。另外,园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平山县职教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园区给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现在建成生态园,不仅环境好了,也热闹了。我们自己小家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曹达告诉记者。
泓润生态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对周边山场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探索实施了“三金”模式:村民不仅可以“流转土地挣租金”,每年每亩有1600元的固定收入,还能“入园务工挣薪金”,每月人均工资2200元,也可以“资金入股挣红金”,每年可以有不低于5%的分红。生态园建设直接带动岗南镇、杨家桥乡、下口镇等6个乡镇的1900多户、5000多人走上致富路。
第四站:逐“智”前行
——放心蔬菜透明化生长
地点:弘润生态园生态餐厅
“我们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多元市场需求,打算在现代农业上继续发展,下一步将做可视化蔬菜基地,种植一些咱们餐桌上的家常菜,大家在终端买了蔬菜后,可在手机上查到蔬菜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也可以随时来蔬菜生长基地看到蔬菜的生长环境。”王淑艳说。
可视化蔬菜基地只是弘润生态园“绿色前行”的一部分,现在的弘润生态园全面融入旅游要素,注重自然田园风格、农业景观环境地域民俗文化的打造体验,促进产业之间联合协作、融合发展。
王淑艳说:“这个季节,园区内充满生机,今年‘五一’小长假,生态园的客房提前都订满了,我们精心准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