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擎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内容、所在领域不同,财务内部控制也有着不同之处。尤其法院系统要树立财务风险评估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加快信息化软件推行及使用,落实财务部门预算控制、财政节流等要求,实现法院案件审判保障工作的质效提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内容、所在领域不同,财务内部控制也有着不同之处。尤其是法院系统,因其单位性质有着特殊性,肩负着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其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常工作的开展。法院系统要树立财务风险评估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快信息化软件推行及使用,落实财务部门预算控制、财政节流等要求,实现法院案件审判保障工作的质效提升。
风险评估意识不足,一定程度影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许多行政单位工作人员认为,风险评估更多的适用于企业,而行政单位不存在风险,实则不然。由于法院系统主要以审判业务为主,对于财务风险评估意识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对于法院系统来说,各级法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并没有整体的规划要求,也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依靠各单位财务人员互相交流,在摸索中前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基建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系统使用不到位,执行过程中较为零散。
法院系统目前专业性的内控人员、风险评估人员、信息沟通人员、内部监督及审计人员、会计人员都十分短缺,专业性人才配备不足使得大部分财务内部控制专业性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日常工作中,也无法提出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解决对策,对于一些信息化手段也无法真正贯彻落实,从而影响了法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及发展。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有序开展
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管理工程。财务内部控制,其实就是财务管理。笔者认为,法院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财务风险评估意识,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评估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系统要树立财务风险评估意识,同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如关键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未分离、预算执行不严格等。
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细致分析各个业务流程,对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比照相关政策规定,找出风险点,形成风险清单;其次要进行风险评估。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单位产生的影响程度,科学制定风险评估标准,确立风险等级;最后进行风险应对。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及时反馈,提出解决方案,立即整改,确保风险降到最低。按照风险评估流程,在开展风险评估后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提交至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从而改进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强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控制,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有序开展。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提高内部沟通信息化软件使用水平。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电子数据的有效使用能够极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法院系统在加强财务内控工作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软件进行合理运用,制定完善的软件使用制度,发挥现有OA办公平台、法院内网cocall等系统优势,充分使用“公务之家”相关功能,进一步加强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可以使办事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加科学严格地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此外,需要控制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及时发布各项信息,保证法院不同的职能部门能够实时展开互动。加快信息化软件推行及使用,以此加强各级法院的内部信息沟通,使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推进法院内控建设系统化进程。
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人员,应不断加强教育与培训,持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其融合业务和财务、协调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使人才成为法院系统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的基础和关键。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要组织各级法院财务工作人员定期举办财务知识考试,督促财务人员养成学习习惯,从外部加强学习能力。此外,财务人员应该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为审判业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及有效监督。
(作者单位: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