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立华 闫航 邢丁
“杨院长,又要把百姓的心声带到北京去啦”“杨院长,大家都关心养老的问题,我们等着更多的利好政策”……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内,养老成了一直“在线”的话题。
杨震生是来自中国近代工业摇篮、英雄城市唐山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为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的他,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变过。
一年来的基层调研,杨震生发现,有效创建养老服务兼顾医疗服务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失能及慢性病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十分必要和重要。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政策、资金和人才困境等方面的问题。
医养结合,难点在“合”,关键在“合”。带着问题,杨震生找到了唐山市首家大型医养结合综合体、唐山市仁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雅春,进行深入探讨。如何让养老更有“医”靠?李雅春提到,“无论是日常疾病的诊治,还是紧急突发情况的应对,应该让专业的医疗资源深度融入养老的各个环节。”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民政部门的全国人大代表,杨震生的履职建言始终离不开养老。“今年,我提了两个建议,一是关于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二是关于老龄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的建议。”
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活动室,习近平总书记看着围拢在身边的截瘫休养员充满感情地说:“中国现在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殷殷叮嘱,牢记在心。“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即将‘亮相’,将集截瘫疗养康复、老年病治疗、精神病福利院、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养老服务于一体,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唐山市社会及家庭养老压力,同时还能面向京津地区提供补充性服务。”杨震生表示,将和全院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一起,努力增强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