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采

唐山:实现农产品质量管控全程可追溯

合格证是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质量安全的“新名片”。自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以来,“凭证购买”已成为人们购物消费的“新时尚”。2017年,唐山市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制订实施了《关于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市场准入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始试行凭合格证市场准入制度。2019年,两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与市场准入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健全完善了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全面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目前,该市整域已创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今年,唐山市又按照《河北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出了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绿色食品生产主体有效带动合格证制度推进。该市依托绿色食品生产主体,采用电子出具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追溯标识的方式,做到合格证与追溯标识相结合,打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逐步完善质量追溯链条,建立“放心农产品”销售专柜宣传展示窗口,提升了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中,该市组织申报省级地方标准14项、市级地方标准38项。并对实施5年以上的123项市级地方标准进行清理、复审,全市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70.5%。组织申报或续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15家、产品34个,认证企业数量增幅达到18.6%。迁安市、滦州市、古冶区等县级政府出台实施了奖补政策,在绿色食品生产主体有效带动合格证制度推进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生产过程、销售记录可追溯方面,该市的绿色食品企业已全部纳入唐山市“智慧农安”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监管,非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主体也陆续纳入平台管理,并全程记录了生产过程和销售去向。据唐山市“智慧农安”统计,截至目前,纳入平台管理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达2400余家,生产档案记录3.8万条,销售记录1.4万条,可追溯销售农产品13110万公斤。

推进标准合格和检测合格两种出证模式。推行电子追溯模式,助力产品标准合格实时出证。该市农业农村部门在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上,强力执行“五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规范的生产过程记录、检测结果合格、电子出具合格证记录)新措施,凡是达到“五有”的产品,方可出具附带追溯二维码的《唐山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流通追溯模式,助力产品检测合格实时出证。每批产品收货前需采用智能化检测设备进行快速检测,并将检测信息第一时间上传至“智慧农安”管理平台,便于产品监管和接受监督、追溯。符合检测流程的,准予出具《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今年以来,该市通过“智慧农安”管理平台,电子出具《唐山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0314张、产品达4.79万吨;出具《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102749张,产品达8.32万吨。此外,唐山市还鼓励纳入河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企业,积极在省平台上传记录信息,更进一步健全了生产主体名录数据库。目前,通过省平台出具的电子合格证达53562张,有效发挥了平台的产品追溯作用。

建立落实合格证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为有效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强力保障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11月份,该市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与市场准入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正式启动《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与市场准入衔接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唐山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统一印制了25万份《河北省唐山市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逐级统一对外发放。

唐山市通过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了从消费者到市场再到生产者全链条的产品可追溯,打造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创新亮点;实现了信息化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有效督促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有力提升了可追溯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艾学婧)

2020-12-2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7935.html 1 唐山:实现农产品质量管控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