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安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通过农业农村部门推动、销售市场拉动和生产企业主动的“三动”机制,督促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探索构建了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农业农村部门推动,落实监管新举措。在推行伊始,该县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多渠道积极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到位。印发了《成安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库,突出重点全面推行,这是该县推行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执行上,该县抽调50名农技人员分别负责5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动工作,形成一对一标准指导,重点在10个追溯试点企业和蔬菜、禽蛋类生产企业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同时,全县设置了189个电商站点,鼓励电商平台销售带有合格证的农产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电商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网销农产品附带电子合格证上市,受到消费者高度青睐,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与农产品附带合格证上市有很大的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活力。”成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该县在市场推行的同时,也加大了检查力度,不定期核查生产主体合格证出具情况,截至目前,该县共开展监督抽查20次,检查生产主体32家,均能规范填写并出具合格证。
在此基础上,加快落实了“六挂钩”制度,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情况与农交会、“两品一标”认证、县级以上示范主体认定等挂钩,倒逼企业入驻省追溯系统,并加快落实合格证制度。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投入到推行合格证上。推动落实,更需宣传引导。据成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在园区、生产基地、乡镇集市、县城主要街道等显要位置,共张贴宣传告知书5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00余条,电视媒体和报刊报道多次,营造了浓厚的合格证推行氛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行,倒逼生产主体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严格按照农业生产技术规程高标准生产,加快了成安县“两品一标”认证进度。据了解,今年成安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续展1个品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广泛推广为农业绿色生产保驾护航。
销售市场拉动,提振消费信心。该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市场关注的消费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推行了电子合格证和纸质合格证两种模式,引导企业销售产品带证上市。企业对高端农产品实行礼品或精品包装时,一律加贴电子合格证;部分产品需要大宗批发销售时,每批次产品在上市前检测合格并开具合格证后,方可运出基地上市销售,实行“一车一证”或“一批一证”。同时,引导企业同各大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和网红主播联手合作,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消费者和各大商家负责人通过网络了解产品在省追溯平台实时监管下的生产过程,并在直播现场为消费者扫描电子合格证上的二维码,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合格证的开具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消费信心。通过网络传递合格证上市信息,合格证的使用也成为食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关文牒”。位于成安县辛集村的河北芳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更是与多家商超直接对接,将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作为商超采购的前提条件,通过附带合格证上市销售,产品的销量大增。
生产企业主动,合格证助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刚开始试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时,河北芳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垂范,主动出具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附带二维码上市,市场反应良好,这是我们县的一个表率。”县农业农村局农安股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共开具合格证1.2万余张,由合格证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掀起了消费者购买“带证”农产品的热潮,生产经营主体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市场流通中,精包装农产品统一张贴电子合格证,散装农产品使用纸质合格证,形成了电子合格证和纸质合格证交叉使用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30多家规模生产主体已规范使用合格证,保障了全县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白翠霞 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