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老土布“织”出七彩生活

游客在原村博物馆体验织布。

用原村土布制作的时尚围巾和布包。记者 胡晓梅 摄

□记者 胡晓梅

深秋时节,秋收已过,但是赞皇县原村土布文化扶贫产业园里却是一片忙碌,农民织娘正忙着纺花织布。

“我们的原村土布文化扶贫产业园运营起来了,下一步将以原村土布博物馆为亮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雪琴说,很多贫困户都是通过纺织土布实现了脱贫致富。

2006年10月,崔雪琴回到贫穷落后的赞皇县山村,借款收购10台木纺车、5台木织布机,开始做土布生意。通过不懈努力土布生意红火起来。

富裕起来的崔雪琴不忘村里的姐妹。2007年,她投资50万元,动员组织60多名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培训农村妇女学习土布纺织技艺。这些农村妇女学会后,既可以选择到公司上班,也可以在家承接公司外包加工项目。2008年12月,她又成立了“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品”的混合一体化扶贫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带动赞皇县6个乡镇17个村的1000多名贫困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农民织娘祁贵花就非常感恩原村土布。2008年,祁贵花丈夫郭群祥查出肺癌晚期,没有积蓄的祁贵花向亲朋好友借了6万多元,为郭群祥做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巨额的外债、手术后的恢复治疗,压得这个本来困难的家庭喘不过气来,成了村里的困难户。崔雪琴知道了祁贵花的遭遇后,手把手教祁贵花纺花织布,并安排祁贵花到合作社工厂工作,特许预先支取部分工资报酬用于其家庭生活。郭群祥身体恢复后,崔雪琴又聘请他为纺织基地记账,干些轻闲活,领些报酬补贴家用。有了工资收入,祁贵花一家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新房。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崔雪琴远赴新疆,买来彩棉种子,免费发放给乡亲们种植,从种子下地到棉花采摘,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她还到山上采摘植物的叶子,加工成颜料,如今原村土布已经有了自行提炼的植物高环保染料,彩棉产品也开发出数百种花色,能从22种彩线中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她还与高校合作,成立土布研发工作室,每年至少研发5到10款新产品。2017年,原村土布服饰亮相意大利高档成衣展览会,登上了世界舞台,远销至欧美和韩国。现在,原村土布已发展为集手工土布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组织。

赞皇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山区,盛产大枣、核桃、樱桃等环保、营养丰富的农产品。如何把这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也是崔雪琴经常思考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她在赞皇县土门乡刘家庄村北开工建设文化扶贫产业园。产业园以原村土布博物馆为亮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为看点,以赞皇县农产品加工展销馆为重点,以附近的农业生态旅游采摘基地为辅点,打造了一个以旅游观光、吃住玩乐、健康养老、生态休闲、购物消费为一体的扶贫基地。2019年6月,产业园投入使用,运营一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帮助山区贫困农民累计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

目前,公司已拥有织布机350台、纺车1000架,下辖原村土布合作社、赞皇县秦健工业设计服务中心、赞皇县原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赞皇县文化扶贫产业园、土布生产总厂和6个纺织基地,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带动10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走向了幸福生活。

2020-10-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4057.html 1 老土布“织”出七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