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焦俊娥:做援疆的“沙漠勇士”

焦俊娥在备课中。

课堂上的焦俊娥。

焦俊娥到学生家里家访。

廊坊援疆教师合影。

□见习记者 李梦颖

日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公示名单中,我省有这样一位教师上榜:虽已从教三十余年,斩获荣誉万千,该到了修身养性的年纪,却打破常规,走上了援疆之路。她,就是焦俊娥。

二十岁时,满腔热情,在乡村小学精耕细作

焦俊娥是大城县平舒镇童子中心小学的一名乡村女教师。1987年大专毕业后,她就开始了在乡村小学的执教生涯。开始任教时,学校是由废弃的工厂改建的,几间平房,到处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刚迈进这一行的她激情满满,结婚时学校给安排了两间宿舍,收拾收拾就和爱人一起住下了。

“那个时候放学后 ,学生们都不走,围着我问问题。”讲起当年的情景,焦俊娥依然历历在目。从教30多年,她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连年受到县政府嘉奖,在乡村基础教育的热土结出了累累硕果。

朴实无华,踏踏实实,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我的性格就是干什么事都很踏实,一辈子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这样平平凡凡的,但一辈子踏踏实实。”就是这样一位踏实的老师,却在五十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外人看来并不“踏实”的决定。

五十岁时,一腔孤勇,毅然踏上援疆路

五十知天命,对于别人来说,五十岁是一个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而在2018年,五十岁的焦俊娥却踏上了援疆之路,这在外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其实,这个决定对于上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有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儿子的她来说,决心也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年龄越来越大,对于职业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五十岁的她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她在一份自荐材料中这样写道,“我五十多岁了,很多人说我老了,但是我不服,我觉得我还有价值。”这句话仿佛又让大家看到了年轻时那个一腔热血的她。“我当时真的是下了死的决心。”一句看似玩笑的真心话背后包含的坚定与热情可想而知。

2018年8月,焦俊娥和廊坊援疆教师一行踏上援疆之路,坐飞机飞行5000多公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最艰苦、最边远的37团中学,这所位于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的学校。这里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决策新开垦的一片绿洲。周围都是连片的沙漠,一年沙尘天气有200多天,有时沙尘暴漫天而来,室内能见度不到2米,到处是呛人的土味。更没想到的是,当地的气候环境很快给她来了个下马威。由于不适应极度干燥的环境,她得了很严重的咽喉炎,嘴唇起泡,如今时隔一年,说话的嗓音仍然是沙哑的。

“没有一个孩子的人生应该被黄沙淹没”

“没有荒凉的人生,只有荒凉的沙漠。”“征战死亡之海。”初到新疆,看到这样的标语,燃起了她所有的雄心壮志。走进37团学校时,焦俊娥看到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和标准的足球场、塑胶跑道。然而,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和这标准的硬件设施不匹配的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原因是每年分来的支教教师由于这里自然环境过于恶劣都走掉了。

偌大一个九年制学校仅有十多名老师。她毅然接过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人当两人用,一个人担任二、三两个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还分担了一、二年级的综合科教学任务,并积极给当地老师上示范课,把河北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的教育现状相融合。“我自己一个人在这边,周六日也没什么事,哪个学生的知识点薄弱就帮他找点试题来练习,或者在宿舍里给他们辅导功课。”焦俊娥告诉记者。

这里的工作量比在廊坊时大得多,当地校长了解到焦俊娥的情况后找她谈话说:“你岁数大了,不行给你调个岗位吧。”“大家都挺累的,况且来了这就是干事的。”她谢绝了校长的好意。经过一年的努力,她适应了极度干燥的自然环境,虽然咽喉炎没能好转,但学生们的进步却非常可观。由刚接手时的平均分不到50分,提高到80多分,在片赛中名列前茅。

母亲般的“沙漠勇士”

焦俊娥和廊坊支教团队的另外九名老师建了一个微信群,起名为“沙漠勇士”。刚到学校时,学校食堂还没有建成,当地用燃气要到好几公里外的公安局去领取燃气卡,于是大家就用四口电锅一起做饭。一行十人,她岁数最大,当仁不让,就成了大家的“后勤部长”,组织大家分组做饭轮流值日,操持大家的生活起居。她爱做面食,经常蒸一些馒头、花卷之类的和大家一起吃。还经常细心提醒那些不拘小节的男同事多注意防风、防沙和防晒,帮他们挑防晒衣、防晒霜、帽子、口罩等日常用品。“我们这几个人成了无话不说兄弟姐妹,就跟一家人一样。”毋庸置疑,她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

在工作之余,她经常走进学生家,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风土人情和学生的家庭情况。她发现这些学生很多都是跟随祖辈从甘肃、河南搬迁过来的,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难。薛浩文同学,因父母离异一个人和父亲生活,而父亲工作太忙,十岁的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没人做饭,更没人辅导功课,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到家帮他做饭,辅导功课,也经常单独辅导他;冯炯堃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和奶奶生活,她就经常为冯炯堃补习功课,还和他奶奶交上了朋友,老人经常做了好吃的饭菜给她们送去。在这里,焦俊娥和学生、家长都成了真诚的朋友。

来新疆从不后悔,吃多少苦都值得

今年暑假,焦俊娥从新疆回家探亲,她的大女儿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工作,本来女儿25号报道,还想着给孩子安顿一下,结果她23号就不得不赶回新疆。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打算复读一年。这些都是她远在千里之外的牵挂。

“真是不后悔,来这之后,当地的老师身上那股踏实劲儿,那股干劲儿,让我学到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朴实的民风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吃多少苦也值了!”焦老师爽朗的回答让一切都变得充满意义。

焦俊娥是千万援疆老师中普通的一员,千万人中的缩影之一。而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多了一份坚守和执着,一份接近“疯狂”的热情,一份甘做茫茫瀚海沙漠胡杨的决心。

2019-09-1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0750.html 1 焦俊娥:做援疆的“沙漠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