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绿色低碳导刊

为异国矿井注入“开滦动力”

中印员工一起碰头商量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万天宇 李文忠)6月,印度进入雨季,天气十分炎热。马晓良上井后直奔水龙头,将工作服外套脱下来,拧出了一大股汗水。

马晓良是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江基拉项目部综采维修电工。在这座印度煤矿里,他和工友们一律被印度员工称为“工程师”,表达了印度员工对开滦人的深深敬意。

这份尊敬,是开滦员工凭借不懈努力,在印度打拼3年多赢得的。3年多来,他们在江基拉煤矿生产原煤490余万吨,连创印度井工煤矿高产纪录,多次受到印度煤炭部嘉奖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联采变综采

万里“送经”带来技术革命

1月7日,江基拉项目部日产原煤9205吨,再次刷新了印度井工煤矿长壁工作面的日产纪录。

该矿原煤生产一直采用联合采煤法,生产效率低,回采率也得不到保证。与荆矿工程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后,江基拉煤矿迎来了现代化综采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由联采变综采的技术革命。

然而,这一变革实属不易。第一道难关就是设备运输问题。

2016年3月22日,江基拉项目部第一批安拆队伍正式赶赴印度,负责江基拉煤矿LWP-1工作面的安装工作。

向井下运输设备之前,江基拉项目部员工对整个井下运输路线进行考察测量,结果令人十分头疼。“江基拉煤矿掘进的巷道都比较小,大型综采设备下井很困难。”江基拉项目部安拆队队长孙立民说。

项目部员工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露天环境下把所有下井设备全部拆卸到最小化,并且将所有部件的尺寸全部测量记录下来,以便与巷道尺寸进行对比,确定最科学的运输方案。

设备到达工作面后,组装吊运更是一大难题。

“采煤机的行走箱、截割部等都属于超大、超重且形状不规则的部件,吊运时非常考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孙立民说。

孙立民指挥员工,使用液压单体柱、千斤顶、液压支架和千倍拉四种工具一起吊运,从横向、纵向、侧向一同发力,严格把控部件吊运的精度和角度,顺利将重达80吨的行走箱安装入位。

克服重重困难,LWP-1工作面于2016年5月6日安装完成。这意味着,江基拉煤矿有史以来第一个综采工作面要出煤了。

困难面前他们特别能战斗

2016年8月30日,LWP-1工作面的第一刀煤正式产出。

综采工艺为江基拉煤矿全体人员带来了即将实现高产高效的喜悦。但负责回采的江基拉项目部员工心情并不轻松。

2017年3月,一条落差8米的正断层出现在LWP-1工作面,回采被迫中止。江基拉项目部按照预定方案开展“跳面搬家”工作,准备将现有工作面的设备搬到70米外的新切眼儿位置。

然而,收尾工程的最后一天,工作面顶板突然来压,导致大范围片帮、冒顶情况出现,所有工作均陷入停滞。

“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展现我们开滦人技术实力的时候到了!”技术分析会上,江基拉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吴宝斩钉截铁地对员工说。他们连夜进行技术分析,制定施工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江基拉项目部提前在第一组回撤的液压支架旁安装了3组用于转接的液压支架,方向与工作面走向一致。这样,在回撤液压支架时,转接支架同时向前移动,拖住顶板插梁,完成 “接手”环节。

按此方法,江基拉项目部仅用20天时间,将现场所有设备顺利回撤,保证了“跳面搬家”的顺利进行。

用实力赢得信赖

转眼间,江基拉项目部已经在印度工作了3年多的时间。江基拉煤矿的第三个综采工作面——LWP-3工作面平均每月生产原煤20余万吨。“开滦”二字在印度员工心中,代表着科学高效,代表着战无不胜。

2018年初,LWP-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断层,走向影响100米。江基拉项目部深入调研,在断层的不同位置钻孔,根据钻孔速度和岩粉颗粒大小得出结论,认为可以通过调整采面配合放震动炮的方式通过断层。

江基拉项目部在反复争取之下,建议终于得到采纳,仅用27天便过完断层,较之前的“搬家跳面”省时2个月,多产煤300万吨,技术实力再一次得到证明。

在江基拉项目部的不懈努力之下,江基拉煤矿已经跃居印度井工煤矿煤炭产量的龙头企业。2018年,江基拉煤矿综采工作面被印度东部煤炭公司列为高产高效示范矿井综采工作面。江基拉煤矿在该年度迎接印度煤炭大学参观学习7次,并被列为印度井工煤矿大学参观学习指定矿井和毕业实习基地。

百年开滦,蕴含了数代煤炭人的智慧传承和经验积累。凭借着技术优势,江基拉项目部一路攻难关、解难题,将“开滦动力”源源不断地注入海外阵地。

2019-08-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49081.html 1 为异国矿井注入“开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