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梅胜 通讯员 王博 苗凤强
阜城县蒋坊乡邓屯村,一个仅有215人的小乡村,自2016年2月份以来,经过国网阜城县供电公司工作队3年多的精心装扮,村头千米葡萄长廊俏立迎客,村中红瓦白墙青砖古朴自然,村外生态农场风光无限,处处透着悠闲悠然的气息,犹如一幅“新桃源图”。
“精准扶贫来不得半点含糊,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到底怎样才能扶起来?”这是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华从驻村第一天起,就与同事们不断探讨的话题。在县规划部门和乡党委的支持下,对照群众致贫原因、发展意愿,为邓屯村量身定制了葡萄长廊、瓜菜种植、农耕文化小镇生态旅游依次发展的脱贫“设计图”。
在“设计图”中,不仅涵盖了路面整修、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水系整治、村庄绿化、农宅墙体整修等基础设施改造,更包括了打造别样乡村景观,体现邓屯村民俗文化韵味的长远规划。
为实现这个心中的“梦想”,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李华带领队员走家串户实地勘测“量体裁衣”,拆除了村中心40多处破旧宅院,建起了农耕文化广场、绿化广场、停车场;按照徽派建筑风格改造房屋120处,粉刷立面2万平方米,栽种观赏树木2000株,栽种花草6000平方米,新修街道6500平方米。将村内的一个天然坑塘扩建成了占地15亩的垂钓园;围绕村里两株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槐,建立古槐老宅展示园,展示传统文化;依托村里悠久的农耕历史,设立农耕文化展览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等,打造体验、互动式乡村度假游,也让贫困群众有了就业机会。经过一年多努力,设计图框架全部完成。
“这一年多,队员们每月驻村25天以上,队员们手机的计步设备每天都超2万步,队员们每人都瘦了好几斤。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美丽的。”李华说道。
就业的平台搭建起来后,李华综合多方意见,把10户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到振农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建设了5亩地钢结构的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并从山东寿光请来技术员,实现既可观光,又能采摘的种植模式。在剩余的30亩土地上,成立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按照QQ开心农场的模式统一规划,管理上采取既能由承租者独立管理,也可由村民代管的方式,吸引了124位城里人认领了菜地。
73岁的王连普被安排到生态农场指导种菜,不仅每月能挣700元工资,还能每年得到流转土地租金4000多元。他激动地对记者说:“哪敢想70多岁了还能自己挣钱,这都多亏了驻村工作队。”
经过3年多的坚守奋斗和良性运转,现在的邓屯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很多人来游玩,品尝农家乐、悠闲垂钓、体验农村生活……已经摘掉贫困帽子的邓屯村,正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