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承德

围场用环保倒逼转型促绿色发展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铁腕治污成为常态,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张龙)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环境保护工作,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铁腕治污成为常态。该县利用环保倒逼转型力度不断加大,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赢得“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示范点”“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等荣誉。

凝心聚力,保护碧水蓝天。为呵护碧水蓝天,该县将生态建设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将环境保护的任务抓在手中,全县干部群众奋战一线,上下齐动合力攻坚。党政主要领导切实落实主体责任,调研重要情况、把关重大方案、推动重点工作、督导落实情况,深入一线,带头解决环境保护中的“拦路虎”,啃下影响环境的“硬骨头”。乡镇、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健全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流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镇与乡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湖)一策,精细管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开展污水处理厂进水整治。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半截塔镇、御道口镇等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一批污水处理项目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建率90%以上,切实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敢于“亮剑”,利刃斩断污染之源。加强河流水质监测,对沿河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污染较大的企业实施强制关停。投入9460万元,治理河道31公里、铺设管网22公里。抓好生活污染源治理,清理存量垃圾,投入资金1020万元、机械1235台次,清理垃圾57万立方米,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全县集中开展河道及周边垃圾清理整治“攻坚月”专项行动,河道及周边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建立2支河流巡查队伍,对流域进行全天候巡查,加大对倾倒垃圾和破坏河道环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各项监管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对取水许可证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城区自备井关停力度,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县河长制办公室成立3 个督导组,每周对各乡镇进行河道巡查、督导,对河道垃圾清理、涉河项目建设、违占违建、入河排污等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建立台账。突出做好河道围堰导流管理、深基坑挖掘、桩基础施工、河道废弃砂石土料堆放、生活区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立足特色,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按照打造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以体现新、奇、特为方向,着力丰富和提升旅游新景区、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全力唱响“常来常想,木兰围场”特色旅游品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产品上由观光、娱乐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延伸,推动从提供物质产品向提供精神享受转变;效益上由富民向富县延伸,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该县着力打造“京承皇家御道”精品旅游路线,特别是坝上地区以御大公路为连接,串联了五道沟风景区、御道口牧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优质旅游景区,成为北方有名的自驾游黄金线路。

2019-01-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3490.html 1 围场用环保倒逼转型促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