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河北画卷特刊

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儿,物质贫乏,买啥都得用票,老百姓衣服的数量很少,也没人讲究穿。

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人们渐渐有了爱美意识,戴蛤蟆镜,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的标志。

到了90年代,一场时装的革命悄然而来。服装变得丰富多彩,款式也不再单一,就连布料也多了起来。

2000年以后,大街上的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各种个体经营的服装店也随处可见,人们最怕的是穿衣服撞衫,所以衣服必须个性。

现在,年轻人都比较讲究穿,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还要搭配相应的鞋子,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石家庄市民王素玲 64岁

一粒米一滴油都是生活的缩影。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深入推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肉、蛋、奶及品种多样的蔬菜频繁走进人们的生活。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不但能吃饱,还可以吃好。诸如肯德基、麦当劳、日韩料理等快餐在石家庄遍地开花,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一饱口福。

进入新时代,富裕起来的国民不再为吃喝发愁了,在餐桌多元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健康”。“老作坊” “老字号”“老味道”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新需求……——石家庄市民杜爱军 70岁

上世纪80年代,住的都是筒子楼,走廊特别长,房间一间间挨着,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

90年代,单位集资盖房时买上了新的楼房。房子90多平方米,客厅和餐厅都分开了,房屋的布局和功能更加合理和完善。

进入2008年,居住条件又有了改善,贷款买了一套155平方米的四室两厅。新房子有电梯有物业,小区里有水有树有草,环境特别好,而且封闭式小区安全也有了保障。住房需求实现了从面积到质量的华丽转变。——石家庄市民王国明 63岁

上世纪70年代末,正在东北鞍山当兵,回家探亲前去邮局给家里拍了一个电报,内容十分简单——“13日归家,车站见”。当时电报费用很贵,按字数收费。

80年代中期,中国少数家庭出现了家用固定电话机。1994年,弟弟在家里安了个固话。为此,他节衣缩食小半年。

90年代中期,“大哥大”逐渐走进百姓生活中,典型机型就是摩托罗拉3200。机子贵、话费贵、网络不稳定,常常打着打着就断线。

经历了数字手机时代,小灵通闪亮登场了。而之后3G网络的出现,则让智能手机走进人们生活,带给了人们满满的安全感。

——沧州市民郑中朝 60岁

1979年在石家庄市房管局上了班。由于离家较远,都是骑一辆“28”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1984年,“28”自行车换成了“26”的。那时候属于计划经济,买啥东西都要票,买自行车还得用车票。

90年代,大街上的自行车样式开始增多,自行车也不再那么笨拙,而是变得越来越轻便,型号也越来越多,女士车、童车应有尽有。

2000年以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动车、摩托车应运而生。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电动车普及的同时,私家车也开始多了起来。自己家住的小区里,私家车就很多,有的家庭甚至有两辆车。中国已经由自行车大国进入汽车大国。

——石家庄市民潘秀萍 55岁

2018-12-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2234.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