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民生;民生,民心。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最为丰富的“题眼”;如果把40年风雨兼程谱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也一定是激荡人心的“最强音”。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0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居民生活变化大 收入增长超百倍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收入结构更加优化,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8元,是1978年的110.7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1元,是1978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2.9%。
城乡居民消费稳步增长。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1484元;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37元,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20600元,比1978年增长50.2倍,年均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95元增加到10536元,比1978年增长109.9倍,年均增长12.8%。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6%,比1980年下降35.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7%,比1978年下降39.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从吃饱穿暖等基本生活消费向追求生活品质提升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由实物向服务型转变,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热点日益旺盛。
◆发展、享受需求持续提高。随着居民财产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吃穿住生活必须向发展、享受转变。
◆网上购物渐成时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消费走进普通百姓生活,改变着居民消费习惯,网购范围越来越广,覆盖了消费构成八大类。
◆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实现了从单一到全面、从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的转变,更新换代的节奏明显加快,各类新型耐用消费品迅速走进普通居民家庭,并逐步向智能化、多样化、高档化发展。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工资水平显著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7年,全省就业人员4206.66万人,比1978年增长99.4%。40年来,全省就业人员增长近1倍,年均增长1.8%;城镇就业人员增长1.9倍,年均增长2.8%。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加快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全省就业人员为4206.6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366.90万人,第二产业1396.58万人,第三产业1443.18万人。就业人员结构由2012年的34.9:34.3:30.8调整为32.5:33.2:34.3,呈现“三二一”格局。
城镇就业比重提高,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201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达1294万人, 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0.8%,与1978年相比,增加848.8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76万人;年均增长2.77%,增速比乡村就业人员快1.32个百分点。
就业渠道逐步拓宽,非公有经济成为吸纳城镇就业主渠道。
1985年以来,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等其他单位就业人员从无到有,2017年达238.88万人,比重为18.46%;私营、个体和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人员发展到758.68万人,比重由1978年的0.01%提高到58.63%。
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女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全省就业人员在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女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达到41.74%,比198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工资水平显著提高。打破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和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了政、事、企分开的工资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劳动分配制度,职工工资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5266元,比1978年增长109.25倍;年均增加1658元,增长12.8%。